炼化企业金属材料应力腐蚀及监测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建成投产之日开始,就存在发生腐蚀的各种环境条件,就存在事故隐患,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必然结果。如果在生产装置运行中,各种腐蚀环境条件不能及时控制与改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得到监控,就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腐蚀既然是一种物质运动,就有其发生、发展的运动规律可循,就可以找到相应的预防、避免或防护的方法,使腐蚀程度降至最小,而经济效益力争最大。基于这点,本研究论文从腐蚀介质来源、腐蚀环境体系类型与机理、腐蚀类型与机理着手,研究分析各种腐蚀类型的防护措施,并对石化企业应用较多的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的防护给予关注。同时,对石化企业生产用主要材料16MnR、20g和316L在酸性腐蚀环境下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装置重点腐蚀部位用Microcor检测仪进行现场实时监测,以评估应力腐蚀进展情况,加以调整生产工艺。 对于腐蚀介质来说,它主要来源于原油中的各种盐类和硫化物,还有各种金属元素(如铁、镍、铜、钒等)及非金属元素(氮、氧等),以及蜡质和胶状物,但其含量因产地而异,这就给生产加工带来诸多困难。 这些物质会在加工中产生许多新物质,成为各种腐蚀环境中的腐蚀因素,如HCl、H<,2>S、H<,2>O、NH<,3>、HCN等等,这些因素可以形成各种腐蚀环境体系,如HCl一H<,2>S—H<,2>O、H<,2>S—HCN—NH<,3>一H<,2>O等。在不同的腐蚀环境下,金属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腐蚀,每种类型产生都会按一定的规律和机理发生、发展。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研究金属应力腐蚀破裂与腐蚀环境中各腐蚀因素的相互关系,为防止和控制应力腐蚀开裂提供依据。 论文通过试验模拟方法,在H<,2>S、Cl<->、PH值和温度诸因素作用下,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试验,对16MnR、20g和316L等进行了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试验。 试验表明,对16MnR这种钢材而言,在湿硫化氢环境下,H<,2>S浓度对应力腐蚀敏感性影响较大,其焊缝应力腐蚀敏感性高于母材。对20g钢的试验来说,在脱硫系统中应力腐蚀敏感性较低,而温度却对20g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影响相对较大。从316L在湿硫化氢环境中的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来看,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即随温度升高,敏感性指数增大。而敏感性指数随H<,2>S、Cl<->、PH值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只表现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波动。 由于企业在生产装置的关键部位采用了16MnR、20g和316L等钢材,故在关键部位进行了腐蚀速率现场监测,以便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调整过程控制。
其他文献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创办于1937年,地处浦东中心的北蔡地区,原为新区大型完中,后成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10年,学校成为上海海事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参与优青校长培养工程的校长之一,我基于学校实情,积极探索推进我校特色发展的实践策略。《依托大学联合办学,推进中学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这是“优青”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海大附中围绕创特色高中的办学行为之思考与实践,也是我个人不
期刊
钟启泉教授提出:“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师对“三维目标”在把握和理解上的不断加深,可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同时,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也存在着偏差和不足,这又阻碍了教学有效性
期刊
《中草药植物探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我参与“优青校长培养工程”期间所选定的实践项目。两年多来,我以此项目引领和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努力实现挖掘社区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并在课程实施中,积极培育办学特色生长点,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其内涵分析  (一) 项目实施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确立了“国家、
期刊
2010年,初夏的一个下午,刚刚上完胡绳梁的散文——《马来的雨》,我拍拍手上的粉笔灰,正准备离开—— “陆老师,下节课上什么呢?”一群孩子围了上来。“当然是《在埃及数骆驼》啊!”“啊?”孩子脸上刚刚还满是期盼的神情,随着我话音的落下,瞬间悄然而逝。“怎么了?不喜欢吗?”“不是,老师,我们不是很喜欢上散文。”“为什么?”“因为没有故事情节,没劲!”胖乎乎的褚同学首先提出抗议。“有时候跳来跳去,看不懂
期刊
“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体裁,它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幻想的翅膀。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灸人口的故事。童话故事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特别在低年级语文课文中占有较大比重。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一) 一些学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经常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体少先队员,不分年级不分中队,活动目标笼统,内容无序列,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单重复和脱节。这样的少先队活动很难照顾到每一个队员,也很少考虑不同队员的认知水平差异、智力水平差异,不但不利于队员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还导致了少先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强、整体性不强,影响了教育效果。为了解决少先队活动的“大锅饭”现象,全
期刊
经常听到老师在抱怨孩子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老师说一学生就做一,没有主动探个究竟的劲头,甚至有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有了厌学情绪。所以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现象一: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解课文,激情洋溢,听讲的学生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虽努力集中精神,却是一脸茫然。面对老师精心设计和反复讲解的问题,回答者寥寥无几,或者驴头不对马嘴,老师的满腔热情一下子被泼了盆冷水,接下去的教学,老师
期刊
语文学科所承载的内容是富有生命气息的,它的灵魂和价值取向应是学生生命个体的“内向发展”,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疲于提高考试量化的“显性成绩”,无暇重视生命成长的“隐性成绩”。学生的大量时间被训练所占据,应试性的功利人格遍布校园,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是他们的年龄,精神却没得到同步成长。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成绩”更应该得到重视。它指通过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滋养,让他们拥有坚
期刊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借助互联网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合作小组,借助一定的网络交互平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于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正逐渐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 开放性。借助网络的优点,网络协作学习对时间及空间并没有限制
期刊
数学阅读像语文阅读一样,需要学生读懂其中字、词、句、段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数学阅读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数学阅读中会有数学特有的名称、符号和图表,需要学生读懂;其次数学阅读中会有复杂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需要学生理清;还有数学阅读中会有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明白。语文阅读学生有理解的“对或错”和“深或浅”之分。但数学阅读只存在理解得“对或错”,不存在理解得“深或浅”。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内容必须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