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项目融资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关乎民生的公用事业项目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投融资体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投资多元化的格局,投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也趋于多样化。之前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面临着管理机制僵化、资金效率使用低下,缺乏竞争压力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仅靠有限的财力资金投入,显然无法跟上急剧增长的建设投资需求。因此,引入民间资本,借鉴科学有效的管理竞争机制,成为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BT模式作为一种建设加投融资、并以投资带动建设的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或关乎民生的公用事业项目均属于公益性项目,项目本身不产生现金流或者现金流很少,政府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将BT模式运用其中;而作为投资人,以BT模式介入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营风险较小,投资收益稳定,因此也很受投资人的欢迎。但是,BT模式具有高风险性、主体关系复杂性的特点,项目投资额大、投资期限长、相关经济技术风险较大,并且在整个BT项目融资中,因融资方式的多样性(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而产生各种复杂的法律关系。与此相对的是,至今为止,我国尚未有对于BT模式在经营及融资等方面有统一立法以及相应的政策方向,因而造成目前推行的部分BT项目在经营和融资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给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但国内学者正在进行积极的研究,有一些著作和论文面世。但是,截至目前尚未有学者就BT模式融资过程中的金融监管进行探讨,即对于借款主体资格认定、项目风险识别、融资担保以及还款风险控制方面进行统一立法或政策指导。因此本文通过首先简单介绍了BT模式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目前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及BT模式的立法综述,梳理了BT模式的法律特征,再介绍了BT模式融资的概念、特点、主要风险等内容,总结出BT模式与一般项目建设模式的区别。其次,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图,结合BT模式融资实际,探讨了BT模式中借款主体的法律资格问题、BT项目融资担保以及政府回购资金方面的一些政策法规、法律问题。然后文章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在法律层面上,在合规性管理上,对BT模式融资在借款主体风险认定、项目风险评估、项目担保以及项目还款风险控制方面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以有效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BT模式融资风险。最后,文章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成果与结论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国家就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善投资的监
【正】道德领导由美国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Thomas J.Sergiovanni)于20世纪末期提出,是当代西方教育领导思想体系中颇有影响的一种教育领导理论。萨乔万尼批判了教育管理学
<正> 《素问·汤液醪醴论》第五条:“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廓,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我国城镇失业现状是劳动力供过于求、结构性失业严重、部分大学生不能就业等.据此,应把实现就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转变就业观念,扩展就业门路.
为有效打击非法入侵网站的行为,查明侵入者行为,追踪侵入者,以Linux系统为例,对网站服务器一次真实的入侵行为进行分析,总结侦查思路,方便基层民警提取攻击证据,有效打击网络
重整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通过对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协调,强制进行营业重组与债务清理,以使企业避免破产、获得更生的法律制度。重整被各国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涉及当前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7.2%,如果我们将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目标界定为60%,那么,从现在开始每年需要转化将近1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然而,要想使这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目的:建立中草药专属性对照物质(CSPD)用于其基原鉴定.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中草药,采用规范化的程序获取其专属性CSPD;通过对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草药CSPD的1H-NMR图谱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