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挥发物与性信息素引诱斜纹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纹夜蛾是烟田中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具有分布广,寄主多,迁飞力强等特点,对中国烟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雌雄传递信息的重要化学物质,利用其来对害虫进行预测预报与防控具有用量少、选择性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效率低、持续性差等缺点。植物挥发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叶片中,昆虫通过对挥发物的识别与鉴定来搜寻寄主位置。作为一种增效剂,植物挥发物能有效提高昆虫性信息素的诱虫效率,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为探索烟草挥发物对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提高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引诱活性,本文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斜纹夜蛾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采用触角电位仪测定斜纹夜蛾对21种烟草挥发物的EAG反应,筛选具有良好引诱活性的单一挥发物;根据各化合物单体最佳引诱浓度进行两两混配,将所筛选配方与其单一组分通过EAG反应进行比较,筛选具有良好引诱活性的多组分挥发物;结合六臂嗅觉仪测定趋性行为反应和室内诱捕试验筛选有效的性信息素增效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环境因子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了光、温度和湿度对斜纹夜蛾各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光周期为16 L:8 D的环境下,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24.66 d;14 L:10 D幼虫存活率最高;6 L:18 D的平均蛹重最高,为0.3411 g;在18℃-30℃范围内,斜纹夜蛾均可完成生长发育,该虫各阶段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0℃下,各发育历期最短。卵的孵化与环境中的湿度紧密相关,相对湿度80%的卵孵化率最高。2斜纹夜蛾对烟草挥发物及其混合物的EAG反应利用EAG技术测定斜纹夜蛾对21种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发现斜纹夜蛾对不同挥发物质的EAG反应差异较大。在雌蛾中,EAG反应值由小到大排序如下:正庚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β-蒎烯<水杨酸甲酯<3-苯乙醇<二氧戊环<罗勒烯<苯乙醛<水杨酸乙酯<正己醇<月桂烯<丁香酚<顺-3-己烯-1-醇<环己酮<3-己烯酯<苯甲醇<乙酸苄酯<水杨醛<苯甲酸乙酯<正庚醛<苯甲醛;在雄蛾中,EAG反应值由小到大排序如下:3-苯乙醇<正庚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β-蒎烯<水杨酸甲酯<二氧戊环<罗勒烯<苯乙醛<水杨酸乙酯<正己醇<月桂烯<丁香酚<顺-3-己烯-1-醇<环己酮<3-己烯酯<苯甲醇<乙酸苄酯<水杨醛<苯甲酸乙酯<正庚醛<苯甲醛。综合筛选苯甲醛、正庚醛、苯甲酸乙酯、顺-3-己烯-1-醇、月桂烯、苯甲醇共6种挥发物进行下一步工作。6种所测挥发物进行不同浓度的EAG反应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均可刺激斜纹夜蛾雌雄蛾产生EAG反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上述挥发物引起雌蛾EAG反应值呈逐渐升高;而在雄蛾中,除了顺式-3-己烯-1-醇、苯甲醛引起EAG反应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其他挥发物浓度升高引起的EAG反应值随之上升。6种挥发物之间两两混合,测定混合物引起斜纹夜蛾的EAG反应。其中,雌蛾对混合挥发物产生较高EAG反应值的组合配方有:正庚醛与苯甲醇、顺-3-己烯-1-醇与月桂烯、月桂烯与正庚醛、月桂烯与苯甲酸乙酯及正庚醛与月桂烯。雄蛾产生强EAG反应的组合配方有:正庚醛与月桂烯、正庚醛与苯甲醇及月桂烯与顺-3-己烯-1-醇。斜纹夜蛾触角在三组混合挥发物的不同比例下产生的EAG反应存在差异。其中,顺-3-己烯-1-醇和正庚醛以比例9:1混合,雌蛾的EAG反应值最高,比例为8:2时,雄蛾的EAG反应值最高。顺-3-己烯-1-醇和月桂烯按比例1:1混合,雌蛾的EAG反应值最高,比例为3:7雄蛾的EAG反应值最高。正庚醛和苯甲醇按比例1:9和6:4混合,雌雄蛾的EAG反应值分别达到最高。综合来看,具有正庚醛成分的挥发物EAG反应值高,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参考。3斜纹夜蛾对烟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利用六臂嗅觉仪对斜纹夜蛾行为测定,斜纹夜蛾雌雄蛾对六种挥发物的行为趋性反应明显不同。其中雌雄蛾进入苯甲醛、苯甲酸乙酯、正庚醛处理区的次数和停留时间较高。斜纹夜蛾雌雄蛾对不同浓度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存在差异,在顺-3-己烯-1-醇处理实验中,雌雄蛾均在0.1 mol/L和0.01 mol/L处理区的选择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随着浓度增高,雌蛾的进入次数逐渐上升,而雄蛾先升高后下降;在正庚醛、苯甲醛和苯甲酸乙酯处理实验中,随着浓度增高,雌雄蛾的进入次数均先升高后下降;在苯甲醇和月桂烯处理实验中,随着浓度增高,雌蛾的进入次数先升高后下降,雄蛾的进入次数逐渐上升。4烟草挥发物与性信息复合的协同增效作用研究测定单一挥发物和多组分挥发物与性信息素混合后引起雄蛾的EAG反应。其中所有的混配组合的EAG反应值均显著大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的EAG反应值,其中在性信息素中加入正庚醛的EAG反应值最高,多组分里含有正庚醛,增强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也极明显。通过室内诱蛾发现,在性信息素中加入正庚醛,斜纹夜蛾诱蛾率最高,与对照组性信息素诱蛾率差异极显著。其次,在性信息素中加入苯甲醛、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醇,与性信息素诱蛾率差异显著。在性信息素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对斜纹夜蛾雄蛾的诱蛾效果不同。随着苯甲醛和苯甲酸乙酯浓度的增加,诱蛾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均在0.01 mol/L诱蛾率最高且与性信息素诱蛾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随着正庚醛浓度的增加,诱蛾率呈现升高趋势,在0.1 mol/L诱蛾率最高。多组分挥发物与性信息素混合后均能引起雄蛾的EAG反应,斜纹夜蛾对多组分挥发物与性信息素混合的EAG反应值均大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的EAG反应值,在性信息素中加入多组分顺-3-己烯-1-醇和正庚醛的EAG反应值最高。将多组分挥发物加入性信息素中进行诱蛾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正庚醛和苯甲酸乙酯的的混合物、正庚醛和苯甲醛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诱蛾率高,仅此两组挥发物对性信息素增效作用显著。本研究证明,正庚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本文通过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反应和室内诱蛾实验成功获得对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协同增效的气味挥发物,并为进一步研制出高效诱蛾配方、改善性信息素低效率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仿生材料引起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生命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选择、调节和控制体系,使得生命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得以存在。人类期望向大自然学习,模拟这些结构和功能,让人类能更好地生活及与大自然相处。仿生智能纳米通道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为发展智能分子检测器件和响应性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章简要综述了生物通道和固态纳米孔的制备,介绍了仿生智能纳米通道在光、pH、电压、金属离子及小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随着现代微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器件能源的供给和制冷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研发具有高的塞贝克系数、高导电率和低热导率,能够实现电和热高效双向转换的新型热电材料。硅纳米线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ZT值,且随着纳米线直径的降低,在低温条件下,声子-电子拖曳效应在提高硅纳米线塞贝克系数的同时,降低了其热导率,从而提高了硅纳米线的热电性能。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紧束缚方法对包含不同原子数的硅原子链和
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我国碘资源匮乏,国内主要是从藻类和卤水中提碘,每年需从智利和日本进口大量的碘。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磷矿的主要成分为Ca5(PO4)3F,伴生有氟、碘、稀土等重要元素。国内每年消耗几千万矿石生产磷肥、磷酸等,但是,碘资源回收率极低,造成资源浪费。湿法磷酸工艺中主要分为硫酸法、盐酸法、硝酸法,国内以硫酸法分解磷矿为主,贵州某企业已经实现硫酸法生产中提取回收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属于竹亚科寒竹属,是著名的珍贵竹种之一。金佛山方竹笋,作为贵州优势特色的竹笋资源,其品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游离氨基酸、矿物质以及大量的活性成分(多酚、黄酮、植物甾醇和γ-氨基丁酸),但出笋周期短,采后易发生褐变、木质化等品质劣变,而现用的盐渍煮干、烘干、晒干等传统加工方式,易导致营养破坏、复水性差以及黑变。因此,本课题在剖
氨基酸羟肟酸类及氨基酸类希夫碱配体因含有多个可配位的N、O原子,易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结构多样的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离子识别、催化、生物活性、磁学性质和其他领域表现出独特的性质。本论文合成了组氨酸羟肟酸、3-氨基丁氨酸羟肟酸和邻香草醛缩3-氨基丁氨酸希夫碱三种配体,与金属盐反应得到了14个具有单晶结构的配合物,通过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探讨结构和性质的构效关系,测定了部分配合物的磁性。主要
2019年1月和2月以及2020年10月分别对南海北部潮间带进行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对其中12个站位成功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的定量取样,对该区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及其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对自由生活线虫进行了分类研究,列出了南海北部潮间带海洋线虫种名录。研究表明,南海北部潮间带12个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666±729 ind·10cm-2,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
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分解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温湿度变化对森林SOC分解的影响及机制还不确定。本研究通过灭菌培养法进行SOC分解组分分离,研究非生物和微生物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贡献及各组分对温湿度变化的响应,对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SOC分解过程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鼎湖山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存在典型的南亚热带森林演替序列,本区域具有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且正在经历温度和降
西南地区岩堆分布广泛,公路、铁路工程的不断兴建必不可免的穿过岩堆地段,为岩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工程意义。因内部空隙发育、结构松散、物质组成不一,岩堆具有非连续性、非均质性和各项异性等特点,造成岩堆变形破坏机理相对复杂,但从大量工程实例可知,滑带存在大量细颗粒,表明滑带形成与地下水作用下细颗粒的运移沉积有关,这为岩堆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故本文针对岩堆物质物质组成与结构的特殊性,采用物理
目的:探讨成年期不同时点体重状态及不同时段体重变化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参加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1988-2014的调查及体格检查的研究对象,排除无基线身高体重和无死亡信息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后,共纳入36051人。通过调查中获取的研究对象回忆自报的25岁(成年早期)的体重、回忆自报基线前10年(成年中期)的体重、测量的基线(成年晚期)体重和身高得到了成年早期至中期、成年早期至成年晚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以及氮沉降的持续增加对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生态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CO2浓度、温度升高和氮沉降加剧的交互实验对预测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响应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苗族常用药材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 Kunth)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实验,利用可精准控制CO2浓度和温度的人工气候箱在不施氮和施氮处理基础上设置2个不同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