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都是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研究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标准,对国有企业绩效水平高低进行理论诠释和实证分析。本文从国有企业的多重目标属性出发,对于如何认识和评价国有企业的绩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于经济效益目标的国有企业微观绩效评价和基于多重目标的国有企业宏观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在基于经济效益目标的国有企业微观绩效(经济绩效)评价研究中,本文重点是对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绩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指出了国有企业绩效“产权决定论”和“多因素决定论”在理论上存在的共同缺陷,即仅仅以效益最大化目标完成程度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其实质是将国有企业定义为经济效益单一目标追求者。在实证分析方面,文中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8年-2008年的中国国有企业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投入产出效率方面实现了实质性好转。在基于多重目标的国有企业的宏观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中,对国有企业的多重目标体系进行了理论综述、历史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的多重目标体系的内容、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目标-绩效”分析框架为指导,构建了基于多重目标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力图使之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国家(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目标要求,并作为国有企业宏观绩效评价的分析工具。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运用产业集中度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自1998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产业布局调整的变化趋势,证实了国有企业在提供公共产品、发挥基础支柱产业作用、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控制战略资源等多个方面,确实有着较为清晰的多重非经济效益性目标。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在石油需要进口的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被赋予的多重目标组合,并应用“目标-绩效”分析框架,构建了石油进口国的国家石油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对包括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内的10家国家石油公司绩效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