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地区位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属于秦巴山区腹地,区内80%以上为山地丘陵地貌。由于山多林密、交通不便,陕南地区长期处于经济贫困和发展滞后的状态,尤其是广大乡村地区。近些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宏观背景下,陕南地区乡村在出行条件、村容村貌、配套设施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本文以陕南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其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形态的各种因素,以期为陕南乡村面貌的持续改善和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建设依据。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的运用,首先对陕南地区乡村的概况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然后通过对陕南乡村的实地调研,从自然环境、边界、道路、场所、标志、建筑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陕南村落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特征。以此为依据,以陕南地区平原盆地、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的地理单元划分结果为基础,以聚落空间形态的基础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研究思路为指导,选取罗村、三官村、堰坪村作为三个地理单元的典型案例,以实例研究的方式对陕南地区乡村聚落的基础特征和在当代经济社会环境下具有的时代特征进行相关分析与研究。随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并以其他调研村落为辅助支撑,分别从聚落的选址特征、平面形状规整度、街巷格局、建筑布局等方面总结分析了陕南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归纳得出平原盆地聚落所具有的团块型特征,低山丘陵区聚落所具有的条带型特征,中高山地区所具有的分散型特征。最后,文章从自然环境、文化、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四个方面研究了陕南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得出自然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空间形态的基础特征,因此其对空间形态的产生发展阶段具有主导作用,是影响陕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基础因素。而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造成了陕南村落空间的品质提升与变革,起着新的主导作用,成为当代影响陕南村落空间形态的时代因素。文章通过对陕南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详细研究,以期为陕南乡村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