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后,我国具有前瞻性的重点扶持发展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产品附加值、高不确定性、轻资产的特性,在盈利模式、价值影响因素、资产结构因素等多方面与传统产业之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高不确定性导致文化创意企业的价值在估值过程中常常被低估,对其融资造成负面影响,这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的因素之一。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推测其融资规模可能存在不足,融资质量可能不高;且整个产业与科技进步的结合度如何,科技进步在其融资效率变化中扮演何种角色亦是亟待认清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结合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研究成果,分别测算文化创意产业不同行业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总结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效率的现状并结合实证结果就提高融资效率给出相应的意见。为研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效率,本文将结合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研究成果,发现在目前国内的研究中,同时对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效率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的研究很少,且多采用经典DEA模型,尚无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别测算其静态与动态融资效率的研究。因此本文将根据沪深主板和创业板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2014-2018年度财务数据收集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投入和产出数据,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与新闻业三个细分行业数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首先以沪深主板和创业板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2014-2018年期间各年度数据为基本单元,利用DEA-BCC模型计算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2018年的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分解结果,再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其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结果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细分行业差异。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效率整体表现尚可。产业的融资效率变动呈先增长后下降然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截止2018年有54%的企业处于非效率状态。就整个产业来说,融资效率的下降,主要由于技术水平下降:在2014-2015年,由于自媒体技术的普及,大多数企业抓住了技术革新的机遇,但在以后的年份,由于经营水平或盈利能力不足,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不足以形成技术改进和融资质量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不足是其融资非效率的主要原因。结合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各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远超于内源融资比例,而过高的外源融资意味着更高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融资效率;且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这样一个以轻资产为特点的产业,其总资产周转率水平较低;因此首先一方面各企业应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盈余公积来提高内源融资比例,一方面应改变获得融资后粗放式的资金管理方式,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然后,加大对技术的投入。(2)融资非效率的原因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内的企业,融资规模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而对于文化艺术业的企业则应调整资本结构并提高资金管理能力;新闻业普遍存在融资非效率,一方面要扩大融入资金规模,一方面应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对于三个行业来说,提高对技术的投入对于拉动融资效率提高都是必要的。同时,还需要从政策、制度环境、法规、监管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对融资效率变动的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通过构建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福清市中心城区火灾风险影响因子进行评估,并结合各因子权重,对所有风险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城市火灾风险等级
<正> 该文刊登于《水利学报》1991年第7期,作者是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郑耀泉和水利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宁堆虎。考虑到滴头制造偏差和水力学变差是影响滴灌均匀度的两个主要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群体占比剧增;在网购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加重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线评论使得消费者
通过2种常用化肥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Ley),球胞鱼腥藻(Anabaena sphaericaBorn),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oKutzing)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尿素和碳酸氢铵在
本文从借助SPOC线上教学提升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借助校戏曲社团资源,增加课堂体验;借助越剧德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等方面对地方高校戏曲通识课进行了教学探
[目的 /意义]针对目前从开源网络信息中采集网络恐怖信息难、采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回归分析法,以综合语义相关与网页重要性两个因素,从而提高网络恐怖信息的采集效率。[
以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的通过为标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民办教育的受教育者的关注重点已从传统的对民办教育在量上的需求转变为对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