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功能。回顾近代以来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国际贸易几乎都起到了“加速器”的重要推动作用,世界经济发展印证了这一结论。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一事实,即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明显好于改革开放前,经济增幅明显提高。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外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各国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对外贸易发展观,其发展历程分成三个阶段,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主要论述了绝对成本、生产要素禀赋和产品生命周期等理论。不同阶段的思想理论存在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的代表性理论,本文主要论述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接着介绍了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典型理论剩余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引擎理论等,并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对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作简单分析。 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这一内容,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但就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没做详细的分类情况的探讨。因此,本文的实证部分在己有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分类情况下的明确结论。首先,对协整理论作了简单论述,这是本部分的经济计量基础。再次,本文借助Eviews5.0统计软件,运用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这一数学工具,对北京市1986-2004年进出口商品的分类数据逐一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J-J检验及分析。最后对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进出口商品种类进行了细分,分别研究各种商品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出了分类情况下的比较明确的结论。本文结论对各级部门正确制定北京市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各级企业正确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