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中国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才有坚实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慢的问题。目前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农村金融的匮乏。农民贷款难、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等是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研究我国农村贷款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村信贷不足问题,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很多,大多是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角度分析,作者认为农村信贷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信贷市场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分析农村信贷不足的原因以及研究如何克服这种信息不对称,增加农村信贷供给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作者认为对我国农村信贷问题研究,应该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因此本文依据这样的思路大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其次是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信贷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基于信息不对称建立我国农村信贷市场模型,分析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导致农村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现象。第三部分,分别对我国农村信贷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分析,通过计量分析和实证调研分析,得出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现状,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微型金融的含义以及运行机制,探讨微型金融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是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第五部分,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到我国农村信贷问题的研究中,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