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矿用电铲是露天矿开采的关键性设备,由于其工作强度大且工作周期长,如果发生结构失效将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需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实时性监测。而传统的结构性能计算方法计算量大且时间长,难以实现结构性能实时监测的要求。数字孪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是一个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建立实时交互映射的概念,反映产品在物理空间中隐藏而有价值的信息。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矿用电铲结构性能求解中,提出了一种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用电铲是露天矿开采的关键性设备,由于其工作强度大且工作周期长,如果发生结构失效将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需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实时性监测。而传统的结构性能计算方法计算量大且时间长,难以实现结构性能实时监测的要求。数字孪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是一个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建立实时交互映射的概念,反映产品在物理空间中隐藏而有价值的信息。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矿用电铲结构性能求解中,提出了一种矿用电铲结构性能监测的数字孪生方法,并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案,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该方法结合有限元方法、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机三维显示技术,构建了矿用电铲的数字孪生体,实现对矿用电铲结构安全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以一台实验用小型矿用电铲为例验证了上述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矿用电铲结构实时性监测的需求,规划了矿用电铲数字孪生结构监测系统的各个组成结构,共包含物理实体模型、传感器与通信系统、数字空间三部分。并分析了各部分的组成内容及其相互连接关系,并针对数字孪生系统的各个层次进行了体系架构设计。(2)针对物理实体模型,对矿用电铲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运动关系进行分析。以实现数字孪生系统对真实矿用电铲运动情况的实时映射。针对其结构性能,引入有限元法及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求解。实现数字孪生系统的高效性与实时性。(3)针对传感器与通信系统这一组成部分,在矿用电铲实体中提取运动特征并布置相应传感器。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传感器采集信号的收集与传输。使用Web Socket通讯协议实现工控机与数字孪生系统的数据通信。保证真实挖掘作业过程中的运动特征数据能够完整实时的传输到数字空间中。(4)为实现矿用电铲结构性能的实时性变化显示,搭建三维可视化空间。基于Web GL原理,借助Three.js脚本在浏览器中创建场景。将实时计算分析的结构性能信息以三维云图的形式显示。同时设计三维显示场景的多种交互动作,及用户体验良好的UI界面。
其他文献
海洋油气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的主力装备之一,广泛应用于我国渤海和南海海域。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Soft Yoke Mooring System,SYMS)是实现FPSO定位的重要装置,能够保证海洋平台的长期稳定工作和安全生产。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长期承受多
传统合金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已经趋于饱和,很难再有进一步的突破。因此,自高熵合金的概念提出以来,便如雨后春笋般获得广泛研究。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强度和塑性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并且高熵合金的制备成本比较高昂也很难大批量的生产,因此限制了它在工业中的生产应用。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单一FCC结构的CoFeNi2V0.5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基体,通过向其添加大原子尺寸的A
使用光纤激光切割机进行狭缝光栅等精密件的加工与制备是当下的常用措施,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工程材料种类也愈加丰富,其高反光和高热传导性使得激光切割板材的难度有所增加。本研究所用材料为铜-钢层合板,在激光加工时面临着激光吸收率低、切缝过宽及热影响区大的问题。因此提出了激光预处理法,进行了加工原理分析、仿真分析及预处理实验验证,检测了预处理的表面质量,基于预处理进行了切割实验及质量检测并成功制备了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现有的工艺装置和产品结构下,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需要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合格的清洁燃料,生产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以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国内炼厂产能过剩,化工品存在缺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将炼油向化工转变,降低过剩的油品产量,转向增加生产化工品。目前,原油组分偏重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且日趋重质化,对原油的利用提出了挑战,因
S400E高强度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以P元素和其他合金元素为主的索氏体不锈钢,与地震地区和海洋工业中常用的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相比,其在中国已经开发出来,且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使用成本低。已有研究指出,由于P元素的添加,S400E索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可焊接性。然而,关于P元素对S400E索氏体不锈钢微观结构和腐蚀性能上的作用还有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新型索氏体不锈钢S40
Ti-5.5Al-3Nb-2Zr-1Mo钛合金属于近α型钛合金,具有中强、高塑、高韧、耐蚀、焊接性优良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海洋环境用金属材料。为制定钛合金合理的热加工工艺、调控钛合金零构件微观组织和性能,对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以及组织演变及动态相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Ti-5.5Al-3Nb-2Zr-1Mo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温度为855℃~1015℃,应变速率为0.0
铝合金由于其轻量化,逐渐被应用于诸多领域中。随着航空航天的发展,对于耐高温铝合金性能的研究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而蠕变裂纹扩展是其中重要性能之一。传统的二维观察手段得到了很多重要的蠕变裂纹扩展信息,但一些三维的信息无法通过二维的方法获得。在本工作中,对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研究的同时,利用基于计算机成像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对蠕变裂纹尖端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直流电位法等方式探究了试样厚度即面外拘束对
γ’-Ni3Al共格纳米粒子强化的Ni基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工程结构材料。其承温能力的提升对于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对重要参数例如十多种合金元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微观组织稳定性、抗氧化和热腐蚀能力、成本等的考量,大大阻碍了高温合金成分的优化或者设计研发进展。同时,在国际上已经有完整成熟的成分设计方法的前提下,发展中国自己的成分设计方法,缩短Ni基高温合金的研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锚泊活动对油气开采工程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可采用水下沉箱保护水下生产系统免受锚泊活动的影响,然而用于连接不同沉箱单体的跨接管的容许位移有限,这对沉箱的整体沉降或倾斜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基于CEL方法采用ABAQUS软件模拟了落锚和拖锚对水下沉箱的影响,讨论了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su、锚速度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单一影响因素对落锚和拖锚对水下沉箱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了定
C/C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热膨胀系数低、比强度高、抗热震性能优异等特点,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等多种领域,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温材料之一。但是C/C复合材料在温度高于450℃的有氧环境中会被快速氧化,导致机械性能大大下降,从而限制了它们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使用。涂层改性是提高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以ZrB2为代表的超高温陶瓷(UHTCs)具有熔点高、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