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广西的水旱灾害及防灾救灾举措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经济时期,广西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开始起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水旱灾害的频发及其破坏程度的加剧。这一背景下,如何应对水旱灾害的严重威胁成为广西各级政府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时期,广西水旱的防治工作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体制特色。本文拟就计划经济时期广西的水旱灾害为背景,探讨广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防灾救灾工作的举措,进而总结其特点与不足,时间的跨度为1957-1992年。文章首先概述了计划经济时期广西水旱灾害发生的概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与社会原因,以及其对广西社会造成的严重创伤与影响。第二章简要论述了面对日益频发的水旱灾害,广西政府采取的防灾措施,如推进气象事业发展,提高预报水平、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第三章重点论述了计划经济时期广西的救灾举措,主要包括救灾管理体制的完善,抢救和安置灾民,组织灾民生产自救、节约渡荒,广泛开展群众互助互济工作以及及时进行国家救济等五个方面。第四章在前两章的论述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广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防灾救灾工作的特点,并总结其不足。文章认为,国家掌控社会资源,能够迅速发动各种力量参与防灾救灾是这一时期广西防御水旱灾害的重要特点,但是这一时期突出政治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防灾救灾决策的科学化,另外救灾主体与方式单一,救助水平不高也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权利分配失衡,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灾民间的利益协调不足则是这一体制下救灾工作的深层次矛盾。水旱灾害的应对,历来是地方政府施政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掌握水旱灾害的发生规律,制定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抗灾意义重大。广西生态环境本就脆弱,水旱灾害历来是其面对的主要灾害,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计划经济时期广西对水旱灾害的应对研究,总结其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广西乃至全国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侵扰与国内封建势力的搜刮压榨,国内农业生产能力衰退,农民购买力薄弱,农村经济几乎全面崩溃。与此同时,在帝国主义农产品倾销狂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呼吸道护理一直是专家们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
晋察冀边区是一个拥有高度法律自治权的地方根据地,为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边区领导人在原则性地秉承法律历史渊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革命理论的基本
周馥是晚清政坛难得的干吏之一,是清末一个成功的改革派官员。他活跃政坛三十余年,每到一处,都恪尽职守,造福百姓。1902年7月到1904年9月间,周馥出任山东巡抚一职。在鲁抚任
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以后,扶植汉奸势力建立汪伪政权,开始对上海进行殖民统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华政策发生改变,通过汪伪政府间接控制上海地区,实行战时物资统制政策
根据实践类课程教学特点,在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科生毕业要求的基础上,采用评分表分析法对安全工程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
本文对城市文化符号和城市文化传播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城市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将其与特定的城市文化要素对应;进而,从传播层次和传播过程两个层面对城市文化
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从购置管理、使用管理、档案管理、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五方面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相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