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液膜法处理废水中Cr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ru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膜分离包含了膜外相界面的萃取反应和内相界面反萃反应,本文分别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对内外界面反应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乳状液膜法提取模拟废水中Cr<3+>的传质过程。 在萃取反应中,考察了一系列杯芳烃及其衍生物载体对废水中Cr<3+>萃取平衡分配比的影响,确定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简称杯[4]水解)为适宜载体。分别考察了模拟水相初始pH值及初始Cr<3+>浓度、载体初始浓度、实验温度、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对萃取反应的平衡分配比的影响,得到影响规律:在模拟水相pH值小于5.3时,水相初始pH值与分配比呈线性单增关系;随着初始Cr<3+>浓度增加,分配比先降低后增加,在Cr<3+>的浓度为15~20mg/L附近有一个最低点;随着载体浓度的增加,分配比降低比较明显,但达到一定载体浓度时,载体浓度的增加对分配比影响不大;实验温度与分配比呈线性单增关系;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分配比先降低后增加。 通过考察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分子结构,推测了杯[4]水解从废水体系中萃取Cr<3+>的反应机理,通过斜率法确认了杯[4]水解萃取Cr<3+>符合阳离子交换机理,即:Cr<3+>+H<,n>L<,(o)>,→(CrH<,n-1>L<,(o)>)<2+>+H<+>;求得萃取热焓△H<,1>、自由能△G<,1>、和熵变AS<,1>分别为69.89(kJ/mol)、 -18.601(kJ/mol)和294.97J/(mol·K);杯[4]水解萃取Cr<3+>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在反萃实验中,以NaOH为内相试剂来提取金属有机络合物(CrH<,n-1>L<,(o)>)<2+>中的C<3+>,分别考察了NaOH水相pH值、实验温度、NaOH与(CrH<,n-1>L<,(o)>)<2+>的摩尔比、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反萃平衡分配比的影响,得到影响规律:NaOH水相pH值与分配比呈线性单减关系;实验温度、搅拌速度与分配比呈线性单减关系;随着OH<->与(CrH<,n-1>L<,(o)>)<2+>的摩尔比的增大,分配比先降低后增加。通过斜率法确认NaOH萃取(CrH<,n-1>L<,(o))<2+>中Cr<3+>机理为:2(CrH<,n-1>L<,(o)>))<2+>+8OH<->+3H<,2>O<,2>→2CrO<2-><,4>+2H<,n>L<,(o)>+8H<,2>O;求得反萃热焓△H<,2>、自由能△G<,2>和熵变△S<,2>分别为-2.15 kJ/mol、 -159.94 kJ/mol和75.53J/(mol·K);NaOH萃取(CrH<,n-1>L<,(o)>)<2+>中Cr<3+>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采用改进的渐进前沿模型研究以杯[4]水解为载体提取废水中Cr<3+>的传质过程,通过对传质阻力的假设得到了三个方程组;通过实验求得相应的模型参数;用Matlab软件求解模型方程,结果表明,改进的渐进前沿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以杯[4]水解为载体提取废水中Cr<3+>的传质过程;在该传质过程中,阻力主要为膜外相边界层传质阻力、膜相传质阻力、膜破损阻力,且膜外相边界层传质阻力起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酚醛树脂是一种最早发现并获得广泛应用的合成树脂,作为原料可用于模塑料、胶黏剂、涂料等。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领域对树脂的耐热性及其它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酚醛树脂进行各种化学改性,是研究高性能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制备纯酚醛树脂和硼改性酚醛树脂的基础上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硼酚醛/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IR、TEM、SEM和热分析(TG和DSC)技术,研究了所制备的
学位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业的必修课程,是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目前此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刻理解,优化学生的学习条件,增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技术
使用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