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私塾改良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an_h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塾改良是近代教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是私学的发源地,又是近代新旧教育体制冲突比较激烈的地区,对其近代私塾改良状况进行研究极具典型意义。本文运用社会学、历史学、计量学等研究方法,论述了近代山东私塾的改良进程,并选取典型个案作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清末山东私塾改良的启动。清末颁布新学制,倡导创办新式小学堂,不久又提出改良私塾以补小学教育之不足。山东省在改良私塾方面比较积极,颁布了改良私塾的法令,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调查私塾;培训和认定塾师;改良私塾教学内容;改善师资,添设教具;宣传示范,移风易俗。但由于中央政府对全国控制力的减弱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此时的私塾改良工作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改良成效几乎没有。第二部分:山东私塾改良的继续和中断。北京政府统治前期,山东采取了调查私塾状况、改良塾师、建立新式小学引导私塾改良、对不按期改良的私塾予以取缔等措施改良私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后来在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时,改良政策中断,私塾有所恢复;在张宗昌督鲁时,更是提倡读经,鼓励办私塾,各地私塾又纷纷增多,私塾改良功亏一篑。第三部分:山东私塾改良的新进展。国民政府在推行义务教育的同时,对私塾进行了改良。山东省遵从中央指示,切实改良私塾。其主要措施有:对私塾进行调查、登记;考试和改造塾师;改变私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作息时间;对私塾进行视察、督导;要求私塾添加教具设备;对不良私塾加以取缔。这个时期,私塾改良成效十分明显:私塾数量比以前大大减少;改造后的私塾呈现出一些现代化气息;塾师中新式学堂毕业生占一定比重。但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使私塾改良进程再次中断。第四部分:山东私塾的复兴、改良与消亡。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大部分地区很快沦陷,正规学校所剩无几,私塾大量涌现。此后,国民政府、中共政权、日伪政权三方都曾采取过改良、取缔私塾的政策,但成效不大。抗战胜利后,中共民主政权实行一些普及教育、改良私塾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新中国成立前后,政府对私塾采取了强有力的改造、取缔政策,私塾宣告消亡。第五部分:个案研究。选取了汶上县和青岛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地20世纪30年代新式小学的状况、私塾的状况、及私塾改良进程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保守地区新式小学发展缓慢,私塾改良困难大,效果差;开放地区新式小学发展较快,私塾改良进展顺利,效果明显。此外,还对两地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余论。近代山东私塾改良具有历时长、改良阻力大,新学私塾斗争激烈,城乡私塾改良差异明显等特点。私塾改良缩短了私塾与新式小学的差距,扩大了小学师资队伍、改善了小学师资水平,减轻了政府办教育的经济压力,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普及,为山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生态活动规律的分子机理。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等 ,
近代以来,随着汉口开埠,武汉逐步纳入国际市场。同时,张之洞在督鄂期间,兴建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在市场化和工业化双重力量的推动下,武汉传统手工业结构发生变动,部分手工业
中国近代合作运动起源于五四运动期间,首先在河北、山东等省开始推行,贵州省开始实施时间相对较晚。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1936年,国民政府正式饬令贵州省政府推行农村合作
<正>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71页是《圆柱的认识》。在这节教材中,笔者认为有三处说法有误:一是“本书所讲的圆柱都是直圆柱”;二是“圆柱的上、下的两个面叫做
提出了一种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采集节点的设计方案,并针对一个具体的实例(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 给出了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