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哮喘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据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文献报告,近10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3亿哮喘患者,每年死于哮喘的人约18万之多,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因此,哮喘的防治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全球防治战略。现代医学观点认为,非急性发作期治疗应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核心部分。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对周仲瑛教授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基本病机——“肺肾两虚、风痰伏肺”为着眼点,确立“补益肺肾、祛风化痰”为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基本治法,选用周仲瑛教授创制的“温养化痰方”和“清养化痰方”分别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寒痰内伏证”和“肺肾阴虚、痰热内蕴证”,并与常规中医治疗方案对比观察,客观地评价“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为进一步提炼周仲瑛教授诊治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周仲瑛教授诊疗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达到控制哮喘复发的目的。方法:采用队列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治疗组(名老中医方案组)40例,对照组(常规中医方案组)40例。治疗组分为两个证型:“肺肾气虚、寒痰内伏证”(寒哮证)和“肺肾阴虚、痰热内蕴证”(热哮证),分别予以周仲瑛教授研制的“温养化痰方”和“清养化痰方”;对照组也分为两个同样的证型,分别以予以“固本咳喘汤”和“麦味地黄汤”。两组均水煎服,1剂/日,观察6个月。服药期间如发生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则按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常规处理。主要指标:(1)主要症状、体征记分,以及舌脉变化,每2周记录1次;(2)年龄大于10岁者进行肺功能测定(PEF. FEV1、FVC),药前后各1次;(3)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药前后各1次;(4)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药前后各1次;(5)单核细胞中细胞因子IL-4和IFN-y水平。药前后各1次。(6)哮喘控制测试(ACT)治疗前后各1次。最后将治疗组中的寒哮证和热哮证,分别与相对应的对照组中的寒哮证和热哮证加以对比观察。结果:临床研究显示,在寒哮组中,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0.9%,临床控制显效率为77.3%,总有效率为90.9%,而对照组分别为26.3%、31.6%、63.2%;在热哮组中,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27.8%,临床控制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4.5%,而对照组分别为4.8%、19.1%、57.2%。经统计学处理,以上两型中治疗组的临床控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喘息、咯痰、咳嗽、哮鸣音等主要症状、体征和口干、烦热、易感冒、自汗、畏风等次要症状、体征方面,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肺功能(FVC、FEV1、PEF)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而在调节IgG、IgA、IgE、IgM,改善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方面,治疗组绝大部分(除IgG,热哮证中的IgM和寒哮证中的IL-4外)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半年中哮喘复发的次数、复发的程度,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改善症状体征、提高免疫功能、消除气道炎症、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方面,各证型中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从而证明了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以“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