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媒介,而在东亚这个汉字文化圈内,笔谈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一种语言交际的特殊形式。从隋唐时代开始,甚至到民国时期,东亚各国间的官吏、文人、商贾、艺术家等在互相交流过程中,常常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于是笔谈成了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因为笔谈时,笔和纸是必不可少的,笔谈后便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现存有关笔谈的资料,可以传递给我们很多信息,有很高的语言、历史、文献以及政治、外交、经济、医学等研究价值。在江户日本闭关锁国的历史背景下,拙稿从笔谈角度,结合其他历史史料,对宝历三年南京船漂流到日本八丈岛的海难事件的迅录《巡海录》进行系统的研究,还原当时宝历三年南京船遇难漂滞至八丈岛的情况以及回国的心路历程。进而分析笔谈反映出的日本各地方风俗以及中国政治、经济、风俗等情况。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代中国的海上商人不仅是江户时代中国与日本经济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情况下,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播者。近年来,清代中国漂流的相关文献资料,在中日两国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日本贸易政策的改变,赴日商船也随之出现很大的变化。漂流船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遭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被详细地记录下来,成为研究东亚文化交流史的珍贵原始资料。本文主要通过文字和图像、船员、货物等,对宝历三年漂流到八丈岛的南京船进行系统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