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生物技术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以来,其安全性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有关加强转基因食品监管的呼声也不断高涨。而转基因食品标识,由于其在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以及生产监管和责任追溯方面的独特功能,已引日益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相关监管制度,我国近年来也注重相关的立法,并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转基因食品标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但由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相关的监管仍存在着诸多的难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和制度构建上加以解决。本文从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现状的研究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转基因标识管理的理论依据,分析相关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并针对目前转基因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弊端,尝试提出制度化的解决方案,旨在为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供建设性的参考建议。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主要内容为:第一章,概括性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及范围、有关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意义、研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目前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现状,其中包括国外可供参考借鉴的一些做法,以及我国相关的立法情况,并运用相关调查数据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第三章,由于转基因标识制度不仅与政府监管相关,而且涉及到较为广泛的伦理、法律等理论问题,另外其绩效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制度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因此本章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结合转基因标识的特点全面探讨标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依据,并且从现有技术发展和经济规律的角度分析转基因标识管理的现实可操作性。第四章,我国的转基因标识制度经过段时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管理绩效仍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本章从转基因标识管理理念、制度规范以及辅助手段等方面总结现有制度所存在的弊端,为相关的改进提供参考。第五章,基于对转基因标识管理理论和实际可行性的认识,并针对目前我国转基因管理制度所存在的不足,从总体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原则以及具体管理制度和措施等不同层面对转基因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优化提出自己的方案和建议,以期对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