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a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充电速度快、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成为目前研究最多的储能器件之一。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在超级电容器诸多的电极材料中,孔洞石墨烯/聚苯胺(HG/PANI)复合材料由于兼具导电聚合物和碳基材料的优点,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旨在通过对PANI和HG的化学修饰以进一步提高HG/PAN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首先以HG为基体制备HG/PANI复合材料,随后,通过向PANI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用对苯二胺(PPD)对HG功能化分别制备孔洞石墨烯/磺化聚苯胺(HG/SPANI)、功能化孔洞石墨烯/聚苯胺(HG-PPD/PANI)复合材料。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结果如下:(1)以GO为原料,双氧水(H2O2)为刻蚀剂,Fe3+为过量H2O2分解的催化剂,在Fe3+的环境下引入苯胺(An)制备HG/PANI复合材料。考察An与HGO的质量比、An与Fe3+的摩尔比对HG/PANI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An与HGO的质量比为30:1,Fe3+与An的摩尔比为0.5:1时制得的HG/PANI复合材料呈现规整的片层结构,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HG/PANI复合材料比电容为627.2 F g-1,经过20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其比电容保持率为90.5%。(2)以GO为原料,H2O2为刻蚀剂,Fe3+为过量H2O2分解的催化剂,在Fe3+的环境下引入An和邻氨基苯磺酸(OA)制备HG/SPANI复合材料。考察An与OA的摩尔比对HG/SPANI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n与OA的摩尔比为9:1时,SPANI纳米颗粒均匀生长在支撑材料HG片层的表面,制得具有最优电化学性能的HG/SPANI复合材料。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该HG/SPANI复合材料具有631.7 F g-1的比电容,当电流密度由0.5 A g-1增大至20 A g-1,电容保持率高达80.0%,经过20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其比电容保持率为86.6%。(3)以GO为原料,H2O2为刻蚀剂,PPD为还原剂及功能化材料制备功能化石墨烯(HG-PPD),随后,向所得的HG-PPD溶液中加入An单体,原位聚合制备HG-PPD/PANI复合材料。考察了PPD与HGO的质量对HG-PPD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n与HGO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HG-PPD/PANI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PD与HGO的质量比为2:1时制得的HG-PPD材料呈现多孔的结构;具有最高的比电容,为426.7 F g-1(0.5 A g-1),经过20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电容保持率为97.2%。当An与HGO的质量比为10:1时,HG-PPD/PANI复合材料中颗粒状的PANI均匀的生长在HG-PPD片层表面,纤维状的PANI连接不同的HG-PPD片层;在0.5 A g-1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为568.9 F g-1,经过20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具有87.4%的电容保持率。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融合理论的不断发展,多目标跟踪(Multi-target tracking,MTT)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军用和民用等诸多领域,这使得其日益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质上,它是一个对时变动态系统联合决策与估计的过程。在MTT中,根据特定的任务规划来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进而控制传感器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多目标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优化提升复杂现实环境下的多目标整体跟踪估计的水平。Mahler在有限集统
本论文对一株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及一株胶孢炭疽菌Collet ot richum gloeosporioides GT-7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从这两种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了17个化合物,通过1H-N MR、13C-N MR、IR、MS、2D-N MR、EC D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
耐热钢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力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的合金钢,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火力发电、船舶动力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通过焊接实现大型完整工件的制备。但在耐热钢的焊接过程中发现:焊接工艺及焊缝成分一致的情况下,焊缝不同位置冲击韧性波动性大、且一些位置的冲击韧性远低于实际工程所要求的最低标准。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提高及稳定性的改善仍是焊缝金属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本课题针对手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地不断前进,物联网技术逐渐步入大众的视线。作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扩展,将不同空间的物体联系在了一起。“智慧城市”建设地不断深入使土木工程建设与物联网的联系越加紧密。盾构隧道以其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受气候限制小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地下交通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服役过程中,服役环境的复杂性、隧道结构的受力环境多样性往往会使
中心支撑(CBFs)的构造简单明了,抗侧刚度较大,但是很难避免支撑杆件在循环往复的地震中受压屈曲失稳,造成结构的刚度急剧下降,层间位移超过限值,对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引入防屈曲支撑(BRB)代替普通支撑,用来解决支撑构件的失稳问题,形成特殊中心支撑框架(SCBF)。防屈曲支撑能够在小震作用下,充当普通支撑的作用,为钢框架提供抗侧刚度,在大震作用下,作为结构的第一道防线,因为有外部约束机
在盐渍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盐渍土改良、核废料的深层地质处理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工程土障中,均涉及到水力-传热-传质等多物理化学过程的耦合作用,进而多孔介质中水力-传热-传质耦合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对多孔介质中水-热、水-盐耦合做过大量的研究,但针对多孔介质中水-热-盐的多场耦合问题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考虑非饱和土中的孔隙被水蒸汽、液态水、干燥气体
高层钢框架梁柱焊接节点不可避免地因构件加工、焊接施工等因素导致焊缝区域存在大量的初始缺陷,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与微观裂纹。在长期随机性风荷载作用下,初始缺陷及裂纹逐渐放大形成可见裂缝,裂缝不断扩展造成节点焊缝发生高周疲劳破坏;在短期突发性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材料直接经历大变形,裂纹迅速扩展,塑性损伤不断累积,节点破坏时往往只经历了几十次循环。鉴于此,发展更加准确地高层钢结构焊接节点寿命预测方法,研究高
多环芳烃(PAHs)作为大气颗粒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具有来源广、危害大、污染持久性的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基于近些年对PAHs有机污染物的受关注程度,逐渐发觉对于环境介质中的PAHs样品分析检测存在预处理过程复杂,有机溶剂用量大,仪器分析耗时长等问题,无法满足样品分析的实时性要求,所以开发简单快捷的分析方法也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与外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建立优先控制
在我国的中小跨径梁桥中,板式橡胶支座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为了限制主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横向位移,通常在盖梁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块作为限位装置,二者构成上部结构的抗震体系。地震中这类桥梁横向震害形式主要有:挡块破坏、支座损伤、落梁以及桥墩破坏,特别是落梁与桥墩破坏,会导致桥梁完全失效。针对地震作用下桥梁横向出现的震害,提出楔形挡块与粘滞阻尼器两种限位装置,来提升中小跨径梁桥的横向抗震性能。本文在国内外有
非饱和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地球表面存在着若干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类,如膨胀土、黄土与残积土等特殊土,它们均具有非饱和土的基本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如在路堤及土坝工程的建造过程中,通常涉及到膨胀土、湿陷性土的变形分析以及边坡稳定与滑坡等问题。但由于土体通常处于不饱和状态,孔隙水和孔隙气共存,使得非饱和土的基本工程力学特性非常复杂。以往的研究大都通过室内直剪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