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FOAM的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固耦合模拟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高效节能与超低排放”的现实目标,大量先进技术被采用,空间结构愈发紧凑,引起局部有限空间内热流密度的急剧提高,给内燃机传热冷却带来巨大挑战。沸腾传热以高效换热和均温特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冷却水腔结构极为复杂,目前数值研究大多采用商业软件对冷却水腔内的沸腾传热过程加以分析,一方面忽略固体侧的真实传热边界条件对流体域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软件有局限性,均导致计算结果精度还有待提高。为此,本文基于开源CFD软件OpenFOAM的框架,首先建立沸腾换热的计算模拟平台;针对内燃机冷却水腔内存在的过冷流动沸腾现象,提出改进的Lee相间传质模型,开发适合于内燃机工况的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求解器;依据热流固耦合思想,在上述求解器中进一步引入固体域热传导方程,提出流固耦合边界条件,进而开发出固-液-气三相的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固求解器,推动了内燃机沸腾相变传热理论和数值模拟手段的进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VOF方法,引入描述蒸发冷凝作用的Lee相间传质模型,以源项考虑相变作用,重构了相分数方程的源项。并将蒸发和冷凝作用引入压力泊松方程,采用PIMPLE算法求解速度-压力场耦合过程,自行设计整体架构和相变模块库,最后基于OpenFOAM搭建了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平台,并以一维Stenfan和二维膜态沸腾问题为对象完成验证。(2)针对典型内燃机工况下冷却水腔内为过冷流动沸腾换热,此过程中高温区的蒸发作用以及主流区的冷凝作用导致气相和液相占比发生变化,考虑不同工况下过热度、饱和温度、过冷度和雷诺数等参数对相间传质传热的影响,从而修正Lee传质模型中的时间弛豫参数(),对相间传质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的壁面过热度相对误差在20%以内,小于原始Lee传质模型的模拟误差。模拟其它文献中的数据,得到的结果误差也都小于25%。最后开发出适合于内燃机工况的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求解器,实现了对过冷流动沸腾复杂传热过程较为精确的模拟。(3)利用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求解器研究典型内燃机工况下不同流动参数对热流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入口流速较小时,热流密度的增长速度大于壁面过热度的增长速度,入口流速较大时,流体带走加热区域附近的大量热量,汽泡生长所需能量变少,沸腾受到抑制,沸腾换热曲线斜率上升缓慢。壁面过热度增大,沸腾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大,入口温度越高,液体只需吸收较少热量,就能达到沸腾要求,斜率上升得越早。系统压力直接改变流体的饱和温度以及流体物性,增大压力可抑制沸腾。(4)在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求解器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固体域部分的热传导方程,用特殊关键词各自标记流体域和固体域的物理场和网格。依据分区求解、边界耦合原则编写流固间耦合换热的边界条件,开发出固-液-气三相的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固求解器chtEvaConFoam。对比分析两个实例中沸腾换热曲线和气相体积分数分布的模拟值和试验值,此求解器可准确模拟流体域内沸腾换热过程以及固体域的温度分布情况。
其他文献
素朴作为一种美的典范,被文人、艺术家们推崇,广泛地运用于文艺创作领域,在文艺批评领域也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范畴。素朴范畴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
文章立足于软装设计发展现状研究,将新中式风格插画的概念界定置于现代文化发展态势中加以判断。通过对新中式风格插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及艺术形式的深入剖析,凸显了新中式风格
针对目前智能仓库空间利用率低、货物运输时损坏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仓库,运用物联网RFID作为仓库内的识别系统,仓库的布局与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减少仓库的
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无线化是发展方向。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采用STC12C5A60S2、MQ-2型烟雾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器。STC12C5A60S2将传感器传送的信息进行滤波处理和分析。当检测
<正>两面针系芸香科植物,广西民间称为上山虎、下山虎,广东称为入地金牛,以枝或根入药。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尤以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福建居多。我国古代医籍《神农
<正>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以探究性、启发性为特点的PBL教学方式开始在小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城乡差别,特别是城乡基础设施差别依然非常大,而城乡基础设施又是联系城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城乡要素流动的重
Ⅰ.喉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人体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随着蛋白质组学、分子医学等技术的发展,与LSCC发生发展相关的许多靶点和信号通路(TP53、Notch
[目的]何首乌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药用历史悠久。何首乌及其种下类群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何首乌中特有的化学成分及指标性成分二苯乙烯苷在不同产地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该差异是否与形态特征、基因突变有关尚不清楚。本文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阐明何首乌与其变种棱枝何首乌、毛脉蓼之间的分类关系,为何首乌的种质资源提供依据;(2)建立一种快速且有效鉴别何首乌真伪的方法,以鉴别市场上何首乌及其近缘种;(
研究的目的是为制定中国城市粪便处理技术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粪便处理系统技术水平历史与现状评价 ,归纳了三种城市粪便处理系统模式 ,并就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