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队伍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教育出版与学术出版中发挥重要功能。大学出版社依托高校而成立,对于提高所在高校的学术影响力也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物呈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学术著作比例偏低,大众出版物、童书出版物等非大学社优势出版物占比逐渐上升,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优势未能凸显出来。大学出版社的核心功能通常分为教育与学术两类,本文认为大学出版社应当强化学术出版这一独特优势。在内容资源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的优势是有高校科研力量做后盾,具备丰富的学术出版经验,而我国学术数据库的建设以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期刊等期刊商与技术商为主导,大学出版社在学术数据库方面的探索远远不够。本文以大学出版社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关系视角对我国大学出版社的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当前,我国大学出版社的数据库分为教育数据库与学术数据库两大类型,本文的研究范围是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数据库,即以服务于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库。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数据库开发具备鲜明特点,可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通过搭建学术数据库,可以强化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核心定位,发挥所依托大学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行知识服务的转型升级。首先从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数据库发展现状入手,综合分析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与数字出版情况,梳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数据库发展情况。本文选取6家国内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进行案例研究,选取2家国内非大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中华书局进行国内对比研究,选取3家国外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进行国内外对比研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出统一的学术数据库构建特点。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数据库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依托高校的研究团队与学术资源,内容渠道丰富;2.以小型专题数据库为主,聚焦具体问题;3.以政府引导为主,资助力度大;4.数据库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具有鲜明特色。明确数据库发展特色后,本文运用案例对比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从用户视图、资源整合、功能结构、销售模式四方面提出我国大学出版社学术数据库的搭建框架。用户视图中,学术数据库的主要用户是机构用户,但个人用户市场也不容忽略;资源整合部分,大学出版社要综合评估社内优势资源,选取以内容资源、社会资源或平台资源为主导模式,进行数据库开发;学术数据库的功能结构中,基本功能模块应当向现有的成熟数据库看齐,在个性化模块突出专题特色;销售模式可以分为订阅销售、单项资源付费、定制服务三类。最后,通过挖掘专题型数据库与综合型数据库两种不同类型数据库的局限性,提出学术数据库的发展策略,包括需求引导、精品化、品牌化,探索知识服务新模式等,以通过学术数据库的建设帮助大学出版社突出其学术出版的本位优势,促进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