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与远端选穴治疗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功能紊乱疼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bsc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咀嚼肌功能紊乱疼痛(TMD-DPS)症状,观察局部和远端穴位在伤害性与非伤害性强度刺激的镇痛效果,探讨弥散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缺失所导致的内源性镇痛系统受损时,临床针灸治疗疼痛的选穴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2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四组:①局部穴位强刺激组(患侧下关穴、颊车穴伤害性刺激)、②局部穴位弱刺激组(患侧下关穴、颊车穴非伤害性刺激)、③远端穴位强刺激组(患侧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伤害性刺激)、④远端穴位弱刺激组(患侧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非伤害性刺激)。强刺激(伤害性刺激):100%≤痛阈≤130%;弱刺激(非伤害性刺激):50%≤痛阈≤80%。针刺深度为0.5-1.0寸,得气为宜,采用韩式电针仪(韩式200E:2/100Hz疏密波),留针30min,疗程2-3次/周,每隔2-3天1次,共10次。观察指标:(1)每次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压力痛阈(PPT,每次采用痛阈测定仪Vonfrey测定3次,取平均值)得分;(2)第一次治疗前和第3次、第6次、第10次治疗后的多维疼痛干预量表(MPI);(3)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的McGill量表。本研究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批准(批号:B2015-056-01),已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审核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5006884),招募对象为均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的TMD咀嚼肌功能紊乱具有疼痛症状志愿者。结果:本试验应纳入病人共40例,现共纳入22名受试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病程约在3个月至30年之间。患者的基线特征可比性分析中,四组年龄、病程等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组间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1)组内比较:1)局部强刺激组治疗后MPI量表、VAS量表、McGill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压痛阈改变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局部弱刺激组治疗后MPI量表、VAS量表、McGill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压痛阈改变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远端强、弱刺激组治疗前后VAS量表、McGill量表、MPI量表前后评分、压痛阈改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MPI量表、VAS量表、McGill量表评分、压痛阈改变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强、弱刺激电针治疗TMD咀嚼肌功能紊乱疼痛有效。远端强、弱刺激电针治疗TMD咀嚼肌功能紊乱疼痛无效,在DNIC效应缺失的TMD-PDS患者中,临床选穴宜以局部选穴为主。
其他文献
祭祀在夏商周三代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那时定型了的敬天法祖拜鬼神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影响深远 ,其继承演变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重要的世俗意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清电视、IMAX/3D电影、移动新媒体市场的快速增长,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快捷与多元,需要媒体的生产者及时提供高清化、多样化的媒体节目,以满
期刊
案例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模式合理地运用到管理学基础课程中是现代高职教育的特殊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WEB的多渠道即时认证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式.
经济是源,金融是流。近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扎根民资丰裕、机制灵活的特色区域经济,吹响了全面进军小企业金融市场的号角,全辖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面开花
本文通过探讨和研究智能电视、超高清电视、HEVC等新技术的进展,分析其对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影响.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为承担着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及业务指导任务的教研员来说,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改进教研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员在课改中的作用。
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网络体系机构,通过网络流量仿真机制的研究,构建了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方案,帮助网络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预测网络状况,为规划和调整网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