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别于以往的对于汉语动词省略的划分类型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两种汉语动词省略结构(Chinese VP ellipsis):肯定回应型(positive response)和否定回应型(negative response)。笔者认为这两种类型的动词省略实质上是焦点短语(focus phrase)的两种实现形式。在本文我们同时也描叙了汉语动词省略句中主语由于受到焦点特征的强力吸附而做出相应移动的过程。以往对于汉语动词省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种类型:动词悬垂型(V-stranding VPE)的汉语动词省略和类似英语动词省略(English-like VPE)的汉语动词省略。对于后者,大多数学者都有一致的分析,认为这种动词省略类似于英语中的动词省略现象,因此可以类比分析。然而对于前者,在分析与研究中,却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形式的汉语动词省略同样也可以用类似于英语的动词省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可以用两段式的分析方式,即首先将动词提升到曲折语素/轻动词(INFL/ Light Verb)的位置,然后进行动词短语的整体删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形式的动词省略完全不同于英语的动词省略,这仅仅是一种空宾语现象(null object construction)。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观点是:这种汉语动词省略确实可以运用两段式的分析方法,即先将动词提升至轻动词的位置,然后再进行整体的动词短语删减。但是以往对于这种两段式的分析方法的研究同样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动词能否提升到曲折语素的位置上,以及‘也’是否可看作附着成分(adjunct)等仍然值得探讨。对此本文也一一作了解答。通过对‘也’在中文动词省略中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汉语的动词省略结构实质上是一个焦点短语(Focus Phrase)。这个焦点短语分别有‘也’和‘却’两种实现形式,即以‘也’为中心语的‘也’短语(YeP)和以‘却’为中心语的‘却’短语(QueP)。我们同时成功的画出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动词省略句的树形图,正确地标示出了各个成分的位置。这种分析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解释为什么‘也’在汉语动词省略句中是不可删减的成分,因为只有中心语(head)才是不可删减的。这种分析方法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树形图表示出所有形式的动词省略句。这种分析方法的提出不仅给动词省略句的分析找到了新的出路,更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小孩能在短时间内习得如此复杂的语法现象。同样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用于否定回应型的动词省略句,我们也得出了和‘也’一样的结论。不同的是,我们发现‘却’是可以删减的成分。这似乎与我们对于‘却’是中心语的分析就相悖了。对此我们的解释是,肯定回应型的动词省略句中的‘也’是个显形表征的焦点标记。这种动词省略形式必须借助这个显形的焦点标记‘也’与正的正反焦点(positive focus)一起才能放行动词省略。然而否定回应型的动词省略句却有着不同于肯定回应型的放行条件。在否定回应型的动词省略句中,‘却’是个隐形的表征,他可以选择性的出现。这个隐形的焦点标记‘却’在加上负的正反焦点(negative focus)后就足够可以放行否定回应型的动词省略句。笔者认为汉语动词省略句实质上是一个焦点短语。这种焦点短语可以宏观地划分为肯定回应型和否定回应型两种类型,即以‘也’为中心语的‘也短语’和以‘却’为中心语的‘却短语’。在文章中我们还讨论了主语的移动问题,描叙了主语由于受到焦点算子的强力吸附而移动到表层位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