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锂离子电池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性能易受到电池温度的制约,因此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多以电池温度作为控制依据,而温度是电池产热和散热的综合结果,因此探究电池产热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增加,电池的老化加剧,进而会影响电池的产热特性,探究考虑老化的电池产热规律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建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性能易受到电池温度的制约,因此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多以电池温度作为控制依据,而温度是电池产热和散热的综合结果,因此探究电池产热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增加,电池的老化加剧,进而会影响电池的产热特性,探究考虑老化的电池产热规律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建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老化耦合模型,探究了不同类型、不同充放电工况、环境温度以及热管理手段下电池的老化、产热、温升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建立电池电化学-热-老化耦合模型,选取典型21700镍钴铝三元锂电池和圆柱形26650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建模并加以验证。针对两类电池开展老化以及产热规律研究,探究了老化对不同能量密度电池产热的影响程度。其次,深入探究电池老化后正负电极的极化热、反应热、欧姆热变化规律。电池老化后负极的总产热功率曲线显著抬升,相同放电倍率条件下,负极的放电产热总量以及平均产热功率提高,而正极的放电产热总量减小,平均产热功率几乎不变。然后,探究了不同充放电倍率对电池老化以及产热的影响规律。电池的充电倍率以及放电倍率提高都会导致电池的老化加剧,电池产热功率均提高,充电倍率的影响程度高于放电倍率。最后,探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热管理手段下电池老化以及产热的变化规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电池老化越严重,产热功率提高越大。散热强度提高可以减缓电池老化速度,但具有边际递减效应。散热强度提高也会引起电池放电时单体温度的不均匀性加剧。本文建立的电化学-热-老化耦合模型以及获得的电池产热特性变化规律,可以为后续基于产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且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具有较大意义。
其他文献
伽师瓜(Cucumis melo)属于葫芦科作物,主要种植于新疆南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已有15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新疆瓜果中的珍品。伽师瓜作为南疆特色瓜类农作物,对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持续增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伽师瓜生产中,肥料和病毒病是制约伽师瓜产量和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伽师瓜大田生产需求,对南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伽师瓜病毒病进行初步调研采样并对侵染伽师瓜的西瓜花叶病毒(Wate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浅部煤矿资源逐步耗尽,深部煤巷锚杆支护变得越来越困难。锚杆支护是利用锚杆加固巷道围岩使其能够有较大的承载能力,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维持巷道的稳定,是一种主动防御的支护方式,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变革。本文针对潘二煤矿18224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困难、围岩变形量大等问题,运用现场调研、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试、模糊聚类综合分析的手段对回采巷道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类,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
鲎虫是淡水生甲壳类动物,在动物的进化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鲎虫化石分布广泛,在全球中生代陆相地层中都曾发现过,尤其是三叠—侏罗纪的种类最多。本文对产自河北围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71件鲎虫化石标本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其形态特征,认为这些鲎虫化石属于三角围场鲎虫(Weichangiops triangularis Yang et Hong,1980)。以往有些学者认为,具有上肛板的鲎虫为冷水型鲎虫,
手撕牛肉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八大菜系中的川菜系,深受人们喜爱。针对传统工艺加工中手撕牛肉存在的口感干柴、色泽暗淡、出品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对手撕牛肉加工关键工艺进行改进,在腌制环节采用酶法嫩化技术改善肉质,在干燥环节采用仿天然冷风干工艺提升产品风味及安全性,在灭菌工艺应用中温灭菌技术,在保持产品固有感官品质的基础上,提升产品安全性。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品质,解决手撕牛肉生产中的实
为了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向更加快速良好的方向发展,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建设更宜居、更开放包容、更独具自然人文环境特点并且予以充分关爱的生态城市。涉农社区作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特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初获成效,但在景观环境建设、文化特色研究等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涉农社区景
森林碳汇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因素,具有减排和增汇的双重功能。通过森林增汇方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成本低、优势明显,而且具有巨大潜力。我国一直致力于开展森林碳汇项目以履行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农户作为森林碳汇项目的项目执行者和利益相关者,受限于自身文化水平,对森林碳汇项目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程度不高,首批参与农户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但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农户碳汇项目的认知逐渐
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作为微生物发酵剂,可代谢糖和蛋白质等物质,同时产生香味,常应用于肉制品发酵、干酪发酵、泡菜发酵以及果蔬病害拮抗等方面。微生物发酵剂应用于食品生产发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安全性问题,如生物胺、亚硝胺和毒素等物质,其中组胺毒性最强,危害最大。本课题以分离筛选自香肠的一株汉逊德巴利酵母为对象,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和蛋白组学测序,解析组胺合成代谢过程中
甜菜粕(SBP)含水量大,持水性高,干燥耗能大。本文以SBP为原料,通过金属阳离子交联、柠檬酸或冰醋酸等有机酸酯化改性等不同处理方式,建立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SBP改性方法,改善干燥和吸附性能,探讨可能的干燥和吸附性能改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以SBP干基含水率为指标,确定了Ca2+交联或Cu2+交联处理改善SBP干燥性能的最佳工艺条件:Ca2+浓度1000 mg/L或Cu2+浓
本文选用牛肉肉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超声波协同半胱氨酸促进木瓜蛋白酶嫩化肉块的作用效果,以探究这种新的嫩化组合方法是否能够突破传统湿法腌制中酶促嫩化在肉块上的应
苦荞含有丰富的芦丁、槲皮素、D-手性肌醇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苦荞含有高活性的芦丁降解酶,遇水能把芦丁降解为槲皮素等其他成分,改变苦荞的营养特性与口感。因此通过不同熟化工艺改变芦丁降解酶活性,进一步改变其产品品质,也为生产差异化苦荞产品提供了基础。通过开发杂粮产品,改善饮食结构,是缓解我国持续高发的慢性疾病的重要途径。营养糊具有―即冲即食‖的方便性,是代餐的良好选择。本文首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