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作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但是作文的灵活性、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却给读者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类考试作文成为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怎样使一篇作文清楚的表情达意则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衔接和连贯作为文本纹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衔接与连贯作为话语分析和对比修辞所提供的一种分析文本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类文本的分析中。它们是文本最基本的特征,反映着文本内在的构造,为文本中意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它们的实现不仅仅是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篇联系的建立而且还使一个话题得以延续。衔接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热衷的话题,这一领域包罗了多个角度的分析方法。其中韩礼德和哈森的理论体系较为全面细致,侯仪对衔接理论的增补具有开创性和适宜性。本文将结合这三位学者对衔接与连贯的见解及对词汇衔接的分类作为理论依据,即关于重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指代及搭配的衔接功能。本文从最基本的文本单位——词入手,探讨学生作文在运用以上六种词汇衔接手段组篇过程中的特点及反映的问题。以往的实证性研究几乎全都在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衔接手段的异同,偏向于语法衔接较多,但对于英语专业,特别是英语专业高年级作文分析较少,对其各种词汇运用情况的研究则更少。这些研究较少关注词汇衔接手段在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与其功能的发挥。本文以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八级作文为语料,着重分析此类作文中运用词汇衔接组篇达意方面的差异。本文的研究问题是:(1)高低分作文中词汇衔接手段在数量上呈现什么特点?(2)高低分作文在运用词汇衔接手段组篇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3)高低分作文的词汇衔接问题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文的研究对象为72名大三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工具为研究对象课后所写的两篇风格相似的议论文,最后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作文62篇。作文的评分标准采用2004年新修改专业八级的评分标准,并交由3位极富经验的教师批改。后由作者本人对作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进行辨认和分类,总结出各项数据。数据分析显示高分组学生的作文中较多运用重复、近义词、上下义词和搭配来实现词汇的组篇功能,而且这些衔接手段运用的多少影响着作文质量的高低,分数越高,则使用越多,他们用词较为准确切丰富。低分组使用词汇衔接手段较少,这使其文章缺乏紧凑性和话题的延续性。这组学生较少使用搭配而较多运用照应手段,所以他们的作文由于缺乏实用性词汇而缺乏内容,更不用说构建篇章联系了,另外他们对上下义词与近义词的使用也未有效地促进文章的衔接和连贯。这两组学生较少运用句间反义词来组篇,而较多使用句内反义词,这说明反义词只发挥其修辞功能而极少影响语篇的构成。研究发现高分组学生的语言能力强于低分组,他们有较强的衔接意识,对词汇的措辞功用了解较深,擅于运用丰富复杂的词汇来组篇,语篇意义表达较为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