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T2DM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探讨LDL-R基因突变对T2DM脂代谢紊乱及血管病变的影响,为筛选易感人群,改变高危人群的生活行为习惯以早期的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及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探讨T2DM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与WBC计数的关系。方法根据1999年WHO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T2DM住院患者(男65名,女35名)病例资料及外周血,其中43名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或双下肢多普勒诊断为合并外周血管粥样硬化,诊断标准:血管纵行扫描及横断面扫描时,均可见血管内膜增厚,内壁不光滑,管壁内见弥漫性分布的强回声光点、光斑,局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mm。排除标准:排除各种感染急性并发症以及肿瘤;近期使用过调脂药物;1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史。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男女各20例)病例及外周血做对照,其中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史。采用PCR技术检测PPARγ2和LDL-R基因DNA水平,限制性内切酶HpaII酶和AvaII酶分别酶切检测PPARγ2基因Prol2Ala多态性及LDL-R AvaII突变并送基因公司测序证实突变。结合临床资料,对突变和T2DM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瑞氏法对外周血染色并观察白细胞,同时对组间WBC计数和相关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病例组的收缩压、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分别经血脂和BMI分层后,PPARγ2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人群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等位基因频率比以往报道的我国人群中的频率明显增加。(3)病例组内突变亚组中总胆固醇及BMI明显高于非突变组(P<0.05),提示此PPARγ2Prol2Ala多态性与T2DM血脂紊乱及肥胖有关。(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脂紊乱和PP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5)病例组LDL-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6)比较血脂水平时,对照组内LDL-C水平在三个基因型间有差异(P<0.05),含A+等位基因者LDL-C水平较高。病例组内总胆固醇及LDL-C在三个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等位基因A+的T2DM患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较高(。7)LDL-R基因AvaII突变在T2DM合并粥样硬化组与不合并组中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合并组携带A+等位基因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8)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A+和A+A-基因型及LDL-C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9)T2DM及T2DM合并粥样硬化组外周血WBC计数、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Sperma分析结果表明WBC计数与HDL-C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正相关。结论1.PPARγ2Prol2Ala多态性及LDL-R基因AvaII突变与T2DM血脂紊乱有关。2.PPARγ2Prol2Ala多态性与T2DM肥胖有关3.LDL-R基因AvaII突变是T2DM患者易患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