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打磨是使用磨削工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小去除量的加工,通常是金属零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的打磨操作多是由人工完成,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对于工人的健康有较大损害;而且近些年用工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一些困难,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打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机器人打磨面临两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打磨路径规划和接触力控制。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涵盖3D视觉、点云处理、路径规划、柔顺控
【基金项目】
:
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专项--机器人多机协同与智能控制技术(项目编号:2019B090915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磨是使用磨削工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小去除量的加工,通常是金属零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的打磨操作多是由人工完成,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对于工人的健康有较大损害;而且近些年用工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一些困难,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打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机器人打磨面临两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打磨路径规划和接触力控制。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涵盖3D视觉、点云处理、路径规划、柔顺控制、多臂协同等技术,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器人自动打磨方案。针对打磨要求进给速度稳定和接触力稳定的要求,本文开展了基于点云的打磨路径规划、机械臂柔顺控制的研究。针对有多个表面需要打磨的工件在打磨不同表面需要反复装夹的问题,本文开展了多机器人协同规划与控制方面的研究,使用机器人代替工装夹具,省去多次装夹的时间。针对打磨路径规划问题,本文使用了深度相机拍摄工件获取点云、在点云数据基础上进行路径规划的方法,相比于使用工件CAD模型进行规划的方法,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为了使机械臂利用视觉信息,进行了眼在手上和眼在手外两种安装方式的手眼标定,本文的手眼标定仅使用了点云信息,没有采用传统的RGB相机标定方法。在工业机器人打磨过程中,工件与打磨工具之间细微的位置误差会产生巨大的接触力,可能对工件或机器人造成损伤。此问题无法仅靠提升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解决,而是需要使用柔顺控制对机械臂进行力控制。本文结合阻抗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使用规划路径补偿到阻抗控制器当中作为环境信息前馈的阻抗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传统打磨过程中,有多个待打磨表面的工件往往需要多次装夹。针对需要反复调整工件姿态的问题,本文使用两台机械臂装夹工件,无需卸装便可调整工件姿态,提高生产效率。针对双机械臂共同夹持刚性物体的紧耦合系统,建立了双臂紧耦合系统的闭链运动学约束,根据双臂对等运动规划策略,对共同操作体的轨迹进行规划,然后根据运动学约束规划出双臂的轨迹,实现了双臂协同搬运物体,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规划的正确性。为了将双臂紧耦合系统的内力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分别基于主从式力协调策略和对等式力协调策略开展了双臂紧耦合的力协调实验。最后本文开展了单臂柔顺打磨实验和三臂协同打磨实验。结合基于点云的路径规划方法和环境信息前馈的阻抗控制方法,使用UR机械臂对一个半球形工件进行了单臂柔顺打磨实验。此外,还在项目合作单位的工厂中搭建了三台工业机械臂的多臂协作系统,并进行了双臂夹持工件、第三臂打磨的三臂协同打磨实验。
其他文献
微通道散热器被认为是解决高热流密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微通道散热器核心微通道结构单一,换热效果有限。阶梯微通道内壁具有多级凸起结构,具有更大换热面积和扰流作用,可有效强化换热。热压技术具有精度好、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相比于现有微通道制造方法可一次性快速成形多个微通道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提出新型阶梯微通道结构设计,采用热压方法实现铝基、粉末基两种阶梯微通道的制备,并对其热压
相比于传统的微创手术,单孔微创手术可以大幅减少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数量,进一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微创手术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器械,正呈现出小型化、高精度、高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对人类的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商用的手术机器人大多为刚性结构,受限于手术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手术空间的有限性,传统的手术机器人的功能难以得到完全发挥,因此难以很好地完成手术任务。因此,单孔微创手术机器
目的本研究通过识别不同因素对正畸患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将患者偏好融入口腔正畸方案的选择。为精准提供服务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方法(DCE),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确定本研究属性及其水平。借助DCE专用软件Ngene1.2采用D-efficiency进行研究设计,共创建8对选择集。于2019年9月~2020年3月对安徽省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正畸患者进
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行业摆脱了对劳动力的依赖走向自动化,但是其在建筑领域的运用仍然有限。建筑场景的定位不同于一般的室内场景,首先,建筑场景是复杂和高动态的,传感器噪声会对定位造成干扰;其次,为了按照建筑图纸进行施工,定位信息需要与建筑图纸保持坐标系一致;最后,建筑任务需要的定位精度更高,需要对机器人进
目的了解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自我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针对结果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以期有效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自我忽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在社会养老资源相对匮乏的背景下,深入挖掘自我养老资源,开发老年人的人力资本,以实现积极、健康的老龄化。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常住安徽省城市社区且年龄≥60周岁的老年人。前期通过文献研究确定研究方案,初步设计自我忽视调查问卷,采用专家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单个机械臂往往难以满足大型构件的加工需求,因此多机械臂协同控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本文针对大型构件喷涂作业的多机械臂协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开展了喷涂工艺数学分析、加工路径规划、碰撞检测和避障技术的研究,搭建了多臂喷涂作业的仿真和实验场景,进行了多机械臂协同喷涂作业仿真和实验验证。针对喷涂工艺的要求,建立了喷涂椭圆高斯和数学模型。分别对单点喷涂、单条路径喷涂和多条路径喷
背景:2020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扶贫工作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重大议题。进一步完善可持续性健康扶贫制度,有利于筑起、筑牢贫困人口因病返贫、致贫的健康屏障,实现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全面性、彻底性。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入基层了解贫困人口最迫切的健康需求,从而在微观、具体的项目上进行健康扶贫工作。其在健康扶贫过程中能
背景:我国在2002年和2007年分别建立新型农村合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由于城乡二元性的问题,城乡居民在医保待遇享受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于是2016年国家发文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整合之后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专门主管居民的医疗保障的机构诞生,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至今,将近5年的时间过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
近年来,旋翼无人机自主避障飞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旋翼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地形侦测、抢险救援、航空拍摄和未知环境探索等实际生活场景中。与此同时,国内外许多高校逐步开始研究机架可进行变形的新型旋翼无人机,由于机身的变形机构所带来的整体自身尺寸可进行实时放大、缩小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为实现旋翼无人机在复杂未知环境中的自主飞行,需要无人机针对传感器所感知的周围环境情况而实时进行运动轨迹规划,同
由于柔软可变形物体的精确变形模型复杂且难以得到,故对其进行操作及控制其变形是机器人技术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目前对变形物体的操作方式基本都是将执行器与物体固定,并通过假设位置约束来控制物体的变形。但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很大比例的物体操作必须在主动施加的力的约束下来完成。本研究考虑了这种情况。基于力约束的物体变形具有更大的操作难度。其难点在于以下几点。力约束的操作不同于位置约束的操作,前者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