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栓塞材料的制备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现有栓塞材料存在的问题,如粘管、透X线、可控性差等,选择钡铁氧体无机颗粒作为研究体系,通过微粉的制备、粉料的造粒和热处理,获得了适合应用的磁性微球,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分析。 采用自燃烧法制备了钡铁氧体微粉。溶液pH值为7~9时,凝胶发生自燃烧并经600℃热处理即可生成纯相的钡铁氧体微粉,测定其磁学性能与700℃处理产物进行比较,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有所增加。研究各反应历程发现:柠檬酸通过NH4+与金属离子络合,NO3-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了成胶;自燃烧过程是一个非均匀过程,NO3与柠檬酸盐发生“原位”氧化还原反应,干凝胶具有一定的自催化热分解行为,络合不完全的柠檬酸可能发生了脱碳分解;过低的热处理温度(500℃)无法得到钡铁氧体晶相,600℃热处理的微粉平均粒度为110nm,700℃热处理的产物晶化更为完善,但发生了晶粒长大和团聚。分析影响因素得出:pH小于7时容易出现沉淀,导致凝胶化不良;最佳的加热温度为80℃,加热温度低于60℃凝胶化不良,大于100℃不能实现凝胶化;不同柠檬酸配比对自燃烧现象有一定的影响;过大和过小的反应空间都不有利于自燃烧的进行。结合E-pH图、推进剂热化学理论、热力学动力学理论和简单模型初步探讨了自燃烧法的机理。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微粉进行造粒,再经过热处理得到粒径在200~300μm之间的微球,分散较均一,表面存在大量气孔。结合密度和磁性测定,发现造粒过程中随着粘合剂含量的增加,松装密度降低且粒度分布变大;提高浆料的固含量有利于提高粉体的松装密度,但不宜过高,一般在60~65%(质量比);雾化压力的加大会使粒度分布变窄;喷嘴直径越大,松装密度越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微球密度变小,饱和磁化强度变大,剩余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保温时间的延长会使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剩余磁化强度下降。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微球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随着介质流速的增加,微球的定位量减小;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微球的定位百分数增大。 细胞形态观察、细胞贴壁率和MTT比色法实验初步表明微球无细胞毒性。
其他文献
【摘要】 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干旱增加,冰川萎缩,动植物范围的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并可能导致社会和政府结构的削弱和崩溃。本文主要研究国家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首先建立了三级分析层次和熵权重模型,得到12个状态脆弱性指标的权重。然后结合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模型来评估状态脆弱性。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国家脆弱性 指标  前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洪
微弧氧化是在阳极氧化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其利用等离子体微区弧光放电现象能够在金属表面原位生长出一层陶瓷膜,以起到改善材料耐磨、耐蚀及绝缘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