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经济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的二重性及控制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加入WTO,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化解和加强其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近几年理论界争论的焦点。 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永恒主题。关于如何控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本文在分析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二重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二重性是指其风险形成可分为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而一般原因又被归结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性,由此导致商业银行面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困扰,这会产生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特殊原因是指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及其导致的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三者博弈而形成的“帕累托低效率”纳什均衡。于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这些使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关键是在产权变革的基础上重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就风险控制的外部条件而言,转轨时期我国不宜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在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同时要调整监管目标,改善监管方式。
其他文献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粗皮桉木材弹性模量进行了快速预测研究。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法和常规力学测试方法测定了粗皮桉木材无疵小试样的弹性模量,并用近红外光谱仪
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化和改革理论的突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银行业必须对外开放,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和国际金融业接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已经最为迫切,按现代企业制
在分析了IEEE 802.11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低速率无线局域网环境下的信道接入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得到了该协议在窄信道环境下性能要优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和MLH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于食管癌易感性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包括正常对照132例,食管癌患者169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从资本量和资产规模上看,已经挤入世界大银行行列,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居于垄断地位,但其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明显低于国际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要
自90年代末起,我国新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准备由“四项”转变为“八项”,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减值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