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试图通过藏医古代文献整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赤巴目塞进行的一项研究,探讨藏医学对目塞诊治的理论认识,总结目塞病治疗的规律和方法,探索目塞的临床治疗方案,为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运用文献学:1、以目塞为关键词,对《四部医典》和古典文献60部进行搜索,并对“目塞”病相关经文进行分析,以总结出藏医文献中关于“目塞”病的论述。2、以“目塞”为关键词,对《四部医典》和60多部藏医古代著作文献进行检索,收集引起目塞症的110种疾病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3、研究藏医学对目塞的认识,将目塞形成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分类并加以论述,为临床目塞的辩治提供一定的思路。结果:1、通过对《四部医典》和60多部藏医古代著作文献进行检索研究分析得出目塞类型分为目塞病与目塞症;2、本次对目塞病与目塞症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目塞病的发病病因除了赤巴引起目塞外,还可因胃和肝脏痞块挤压胆腑导致胆管内胆汁外溢到全身血管、赤巴外隆、培根、消化不良、血、黄水、森、热疫等间接原因影响赤巴外溢引起目塞症而导致目塞病的发病;结论:本次研究通过临床实践与《四部医典》和60多部藏医古代著作文献相结合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目塞病,可将目塞病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为病根赤症,以胆汁过量失调致病;第二种为火热赤症,是由于隆和培根消化不良夺位,侵入主消化的赤巴部位,迫使胆汁外溢而致病;第三种为胆腑赤症,是由于胃与肝脏里的痞块挤压胆腑,或者胆腑本身长有痞块,迫使胆汁外溢,口吐黄液,蔓延致病;第四种为通常赤巴,是胆腑主消化的胆汁失调或者消化赤巴导致血热紊乱,或者瘟疫引起胆汁扩散,或者饮食起居不当引起胆汁扩散,外溢于肌肤和眼睛,出现肉塞和目塞致病。本次对目塞病的病因进行的全方位分析研究,对临床医生在目塞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供临床实践工作中广泛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