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透明导电CuAlO2薄膜的制备及掺杂性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首个被发现的p型半导体,铜铁矿型CuAlO2薄膜材料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由于大多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都是在太阳光谱的可见光学范围内透明,对红外光有很强的反射性。但p型的CuAlO2薄膜则由于较宽的带宽在中红外区域内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这就使得在中红外波段对p型CuAlO2薄膜的研究更有意义。而且由于p型半导体薄膜与n型半导体薄膜的导电性能相比相差很大,不利于应用,所以改善CuAlO2薄膜的导电性也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使用不同方式制备CuAlO2薄膜的晶体结构与光学、电学性能之间的差别。并着重研究了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2+、Fe3+、Ti4+离子掺杂对CuAlO2薄膜性能的改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RF磁控溅射法制备与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CuAlO2薄膜相比较,磁控溅射法的结晶取向相对单一,结晶性能较好。磁控溅射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时候薄膜在中红外区域的透过率均高达75%90%,但是总体的透过率还是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AlO2薄膜的透过率较低,这是由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薄膜表面平整度整体比磁控溅射法低,表面散射较大。磁控溅射法制备薄膜的方块电阻最低时为在1000℃时的5.4KΩ/□,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的最低方块电阻为在1000℃时的10.1KΩ/□。磁控溅射法制备的薄膜由于取向单一、晶界散射较小,所以导电性较好。溶胶凝胶法相对而言薄膜表面比较粗糙。由于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存在成本低、实验方式简单、易于控制掺杂比率等优点。所以本文中的实验选择使用溶胶凝胶法进行杂质离子掺杂,本文选择三种不用价态的离子元素。研究CuAlO2薄膜性能改善主要研究其导电性与中红外区域的透过率,重在提高薄膜的导电性。掺杂实验基于上一实验结论,掺杂实验选择950℃下进行退火。掺杂铜铝氧薄膜的铜铁矿型结构没有被掺杂所破坏,只是铜铝氧峰位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左移,这是由于掺杂的Ca2+、Fe3+、Ti4+离子取代了Al位所造成的。随着杂质掺杂量的不断增加,在中红外区域的平均透过率逐渐降低。但是Fe3+掺杂的透过率降低的最为明显,而Ca2+离子的中红外透过率整体比Ti4+要低。未掺杂时候的薄膜的方块电阻为10.1KΩ/□。随着掺杂含量的升高,薄膜的方块电阻均是先降低后升高的。尤其是当掺杂5%Fe3+的时候方块电阻更是下降到了3.5KΩ/□。而薄膜在中红外波段的透过率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说明掺杂Fe3+离子能够得到比较良好的导电率与透过率,而且没有改变薄膜的铜铁矿型结构。说明掺杂Fe3+离子的时候能得到比较符合我们需要的薄膜特性。
其他文献
目的 MRI评价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T1斜率与颈椎曲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MRI图像385例,依据患者的颈椎曲度形态分为曲度正常、变直和
目的论为外宣翻译(汉译英)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从“目的”出发,依照国外受众的“预期”,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采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做好语言、文化转化工作。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大脑Aβ1-40、Aβ1-4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随机选取快速老化小鼠大脑顶叶皮层、海马周围白质连续五个视野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油,并通过同轴喷嘴制备微胶囊的工艺,在选定萃取的条件下,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将花椒油直接转变成固体粉末,从而有效地阻止花椒油的挥发。探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又是这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之一。本文以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差异为切入点,探讨形合和意合的背景以及思维根源,并通过引用大量的翻译实
本研究以60Coγ射线处理的涡9722和河科2号两个小麦品种M3代群体为材料,对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8个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14例肺结节病PET-CT表现。结果 14例肺结节病中均可见肿大淋
研究了Cu/ZrO2催化剂在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用常规沉淀法、醇凝胶法制备了ZrO2载体;用浸渍法或共沉淀法制备了Cu/ZrO2催化剂。考察了ZrO2载体的制备方法以及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