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探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未来的循证医疗决策及临床实践指南的修订提供意见及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评价近两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基于文献回顾结果,结合中医药循证医学领域患者价值观及偏好的研究进展,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广州市两家医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有关患者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半结构式定性访谈。通过访谈录音及文字笔记收集访谈资料,访谈后将访谈录音逐字转录为文字资料,遵循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及撰写备忘录等原则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文献回顾共纳入相关文献862篇,中药汤剂和针灸是近两年研究数量较多的两种干预措施;中成药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中医外治疗法方面,近两年外治法应用广泛,涉及外治疗法种类众多,研究的热点仍然集中在普通针刺上。检索过程中未见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价值取向相关的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共纳入14名患者,通过资料分析获得一级编码中的意义单元318个,一级编码20个,二级编码5个。最终确定本研究的核心范畴为“稳定病情”,具体包括“疾病认知”、“对中医的态度”、“人际关系”、“医疗环境”、“治疗期望”五个范畴。“疾病认知”是患者对于患病带来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及由此产生的对于治疗的各种利弊权衡;“对中医的态度”指的是患者对于中医治疗DPN的看法及其就医取向;“人际关系”指的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于人际交流的关系衡量;“医疗环境”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对于就医选择的考虑;“治疗期望”是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效果和治疗体验的期待。结论: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年的患者希望病情经过治疗得以稳定,在期望能够得到有效、持续的治疗效果基础上,更加青睐副作用小及便利舒适的治疗方式。影响患者治疗意愿的因素中,患者对具有调理作用的中药汤剂存在明显偏好,对于其他中医药疗法的偏好因个体对疾病及治疗方案认知的差异而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患者家属在治疗中会与患者的心理状态互相影响,而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促进临床决策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临床研究中的用药及患者依从性情况与真实临床诊疗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在临床诊疗中应当结合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偏好和经验,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具有中医特色DPN慢病管理系统以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医患关系。开展更多患者对具体中医治疗方式的意愿方面的循证研究。DPN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过程中也应适当结合患者对于干预措施及其安全性的意愿及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