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步八操”健身法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前不大喜爱运动,不重视体育锻炼。1998年我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2003年又被查出糖尿病。医生告诉我治糖尿病必须长期服药、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而锻炼尤其重要。为此不爱运动的我开始强制自己锻炼身体,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一套“一步八操”健身法。
  20多年前我看过一些中医书,粗晓一点中医皮毛知识。中医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身体五脏六腑平衡就健康,失衡就有病,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成语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认为说的就是运动的道理。我在运动时抱定一个宗旨:适中,即适量运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现在我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6点左右起床,散步2千米,做“八操”。
  一、散步。这是简便易行的基本健身方法。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运动,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智而益五脏”,持之以恒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美国心脏专家柏杜西曾说:“相信我的话吧,轻松的散步比慢跑有益处,而且哪一个阶层的人都能做得到。”心电图显示走路时对内脏有间接按摩作用,能防止老年人心功能减弱,提高思维能力,所以对脑力劳动者帮助更大。“日行一万步,健康一辈子。”我每天早晨出门散步约35分钟,晚上绕学校操场走15圈。
  二、“八操”:包括广播体操、手操、脑操、眼操、颈操、肩操、腰操和腿脚操。这“八操”中的广播体操是最基本的全身活动,其余七操是专项运动。下边按锻炼顺序介绍。
  (一)广播体操。这是一项基础运动,我所做的那套体操,依次为“上肢”“扩胸”“体侧”“体转”“腹背”“踢腿”“跳跃”“伸展”的八节八拍操,全身关节都得到舒展,老少皆宜。
  (二)手操。我是从电视中学的这套手操,后来又在一本刊物上看到《十指天天练》。根据中医理论,心与大脑关系密切,十指活动主要作用是健脑,所谓“心灵手巧”。心血管病患者两手玩健身球,十指经络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气血流通。因十指处于神经末梢,所以冬天最冷的是手和脚。手操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失眠、耳鸣和头痛。手操分为六步:①搓手掌100T;②搓手背100F;⑧十指指尖对叩100T;④双手手指叉开,手掌指缝互相撞击100T;⑤互捏指甲尖100F,互捏每根手指各10T;⑥双手手指互插,掌心朝下,用力下压手掌与手指根部100T。
  (三)脑操。一是“手洗脸”,两手掌朝脸,由下而上经头顶过耳而下,擦脸100下,使脸部、耳部有发热感觉。这项活动主要促进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可使面部红润光泽,防止皱纹出现,美容保健,可防头痛、神经衰弱。二是“手梳头”,十指叉开,由前往后用指尖梳头100下。头部是诸阳所会,百脉相通。“手梳头”可平肝息风,开窍宁神,使神经舒展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可解除大脑疲劳,提高思维能力,延缓大脑衰老。
  “手操”和“脑操”我一般是在散步的同时进行。脚走路,手做操,原理与散步玩健身球大致相同。
  (四)眼操。①眼球运动:先是上下左右运动,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各50次;②右手食指、拇指挤按睛明穴500;③双手中指按摩太阳穴50次;④双手中指在眼眶由内向外、由外向内各按摩50次;⑤闭上眼睛,中指在眼球上轻轻按摩10下。“眼操”可消除眼睛疲劳,增强视力,防治眼病。
  (五)颈操。2005年我曾出现过眩晕,闭上眼睛感觉仿佛站在车船上,查血压正常,诊断为颈椎增生。有人向我推荐“十字运动”“米字运动”,坚持做了2年后我再未眩晕,可见该操有作用。方法简单:①头颈向前后、左右做“十”字运动100下;②头颈向侧前、侧后做“x”运动100下;③头颈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各50T。颈操的确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良方,不打针,不吃药,贵在坚持,早晚各1次,必要时中午也可活动。
  (六)肩操。这是中年人防治“肩周炎”的良方。①“拍肩”,双手甩动,手臂经胸前,左手掌拍打右肩部,右手掌拍打左肩部,共100下;②“肩绕环”,手臂不动,肩部由下而上转动100下;③“抬手臂”,双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外侧,抬起至肩平行再放下,各做loo下。
  (七)腰操。腰操如同转呼啦圈,活动腰部肌肉骨骼,促进气血流通,防治腰椎间盘突出。方法极简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腰腹部顺时针转动100下,然后逆时针转动100下。
  (八)腿脚操。①踢腿,左脚站稳,右腿抬起向前踢30下,然后踢左腿;②活动脚踝,左脚站稳,右脚提起脚尖着地,先顺时针转动右足踝骨,再逆时针转动,各30下。再换左脚踝同样各转30下。
  “一步八操”是我两年来在同疾病斗争过程中学习积累摸索完善的一套运动健身方法。现在我的血压基本稳定,精神状态很好,血糖也基本正常。我牢记医生的话:不跟广告走,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坚持三方面治疗:长期定时服药,控制饮食(八分饱),坚持运动;更信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
其他文献
65岁的李师傅半年来经常头晕、走路不稳,特别是在晾衣服、取高处物品、打乒乓球时会突然发作,近来症状发作得越来越频繁,甚至晕倒了一次。  李师傅的邻居刘大妈年近七旬,近一年来腿脚大不如从前,往往走三五百米双腿就酸胀乏力,停下来休息才有所好转。  这两个人在血管外科的门诊相遇了。当医生开出检查单时,两人均感不解,“头晕”“脚酸”不是一个症状,居然要做同样的检查——肢体动脉节段测压。  难道他们患了同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侵权责任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在看病就医领域赋予了老百姓一些新的民事权利。    过度检查可获得赔偿    法条解读:《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确立了禁止过度检查的原则,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  案例解析:刘先生得了轻微感冒。医生除了给他测体温、做血常规检查外,还要求
朋友老李最近买了房,这本是件开心的事,却让他在房子的落户上烦恼不已。原来,老李有一个读大学的儿子即将毕业,结婚是近几年的事,而这套花光了老李全部积蓄的房子,是他为儿子准备的婚房。老李有心将这套房子放在儿子的名下,可又担心将来有一天如果儿子的婚姻有变,家产让外人分了去。可放在自己的名下,将来过户会多花一笔钱。就这样,老李思来想去,越想越烦。  老李的事,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小故事:有个小和尚
一位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妻子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这很自然被一些人视为他的“软肋”。尤其那些自以为有魅力而多情的异性,对他更是穷追猛打。但用尽了十八般武艺,教授依然稳如泰山,从未闹过花边新闻。  一次,几位好事的年轻同事在酒桌上把教授灌醉,想套出他的真言。教授果然喝多了,同事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起来,他倒也是有问必答。他说:“你们别看我现在人模狗样的,30年前下放到农村的时候,可真是苦啊!”年
不少人提到肺纤维化就认为这是不治之症,甚至比癌症还可怕,以致到处乱求医,不但耽误了病情,还造成财力浪费。各种不规范的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更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痛苦。目前肺纤维化的发病率似乎有增加的趋势,医学界对肺纤维化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如果能够科学地认识疾病,你会发现肺纤维化并不可怕。  肺纤维化这个医学名词并不是指单纯的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统称,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多种肺部疾病,随着病情进展,会发展
美国“问他”网总结了人际交往中容易犯的10个错误,指导我们避开沟通“雷区”。  不做自我介绍无论什么场合,相互认识是进一步交流的前提。遇到陌生人,主动自我介绍是避免尴尬的关键之一。  接电话时不回避在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会特别显眼,甚至招人厌。最好先道歉并把声音放小点,以避免引起他人反感。  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聊天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往往给人留下自恋、爱显摆的印象。  对待服务员态
不管我活到什么岁数,一定美丽到老。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想法,女人有各种老法,而我,只希望优雅地老去。  不知什么原因,很多女人似乎缺乏美丽到老的信心和追求。我对年老而依旧美丽的女人的记忆,大都来自外国女人,比如年老的奥黛丽·赫本、戴尔·海顿等。而在法国,年老仍旧风姿绰约的普通女性比比皆是。  有一次,我在法国一条著名的时装街买鞋,在试鞋的当口,发现椅子的另一边,有位年龄不下70岁的女士在试一双极精致时
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利器,然而胰岛素过量则可能引起低血糖。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最新载文,刊登了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糖尿病专家马修·霍夫曼博士的文章,介绍胰岛素过量等糖尿病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胰岛素过量的原因及症状  造成胰岛素过量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岛素注射太多,注射剂量适当但类型错误,注射胰岛素后不吃饭,注射胰岛素适量但是在运动前注射在胳膊或腿上等。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低血糖症状包括焦虑
不知从何时起兴起了同学聚会。大学、中专的同学聚,中学的同学聚,小学的同学聚,各类培训班的同学也聚。反正只要有名目,有人操心张罗就能聚。  同学聚会大都选在春秋之际天气宜人的一个周日。无论什么样的同学聚会,整个活动都是分三步走的,问好叙旧、吃饭喝酒、告别握手。  聚会的当天,从东西南北来的同学,往往男同学比女同学到得早,外地的比本地的到得早,家远的比家近的到得早,组织者要比“瞎蹭”的到得早。  最后
心绞痛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出现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为患者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可持续数分钟,在患者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后,即可缓解或消失。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等药物,通常被患者称为“救心药”。但如果患者对“救心药”使用不当,就难以发挥其急救的作用。  为了便于患者正确掌握使用“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