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辩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辩论一般是在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个对立面之间进行的。辩论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话题,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对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学生们大多没有生活经验,但他们已经初步懂得太阳、月球、地球的相关知识,知道这三个天体的基本情况,并且刚刚学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月相的成因”两课内容。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我把《日食和月食》这节课上成了“辩论会”,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自由结合,推选出代表,分为正、反两方,进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展开自由辩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整理如下:
  师:大部分同学没有机会亲眼目睹日食。最近一次日食发生在1987年,可那时你们还没有出生呢。不过没关系,有人用照相机把日食的全过程拍摄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展示日食的图片)
  师:像这样,太阳一部分或者全部变黑的现象就是日食。通过观察图片,你觉得日食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我认为日食就是月球把太阳挡住了,也可能是太阳自己变黑了。
  生:我认为是一个巨大的不明天体挡住太阳,形成日食。
  师:既然大家存在两种意见,就让我们一起辩论辩论,看看到底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我来当主持人,咱们来开个辩论会,好不好?
  师: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甲乙两个队,甲队认为太阳的光辉被月球挡住了形成了日食。乙队认为日食不一定是这个原因,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各方队员都要竭尽全力为自己的观点寻找理论根据,力争说服对方。我给你们5分钟的准备时间,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借助器材演示,这里有:灯泡、三球仪、高亮度手电筒、篮球、排球、小皮球等。
  (学生自由准备,也有的学生跑到讲台上借用器材)
  师:我宣布,辩论正式开始。先请甲方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
  甲方:我方认为,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造成的。上一节课我们学过,月球总在围绕地球公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由于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并且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样月球就把本来照到地球上的光挡住了,从地球上看太阳,就看不见了。就像这样,(学生月用三球仪演示)当月球转到这个位置,就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形成了日食。
  师:请乙方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
  乙方:我方认为日食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太阳自己本身变黑了。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的天体经过地球上空,把太阳挡住了,所以我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了日食,而不能肯定地说就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比如说这就是挡住太阳的天体,(学生拿着一个皮球演示)当它经过地球上空时,会挡住一部分太阳光,形成成日食。
  师:刚才双方都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下面是自由辩论时间。
  甲方:发生日食时,我们发现太阳被挡住的部分是弧形的,说明是一个圆形天体挡住了太阳,而月球正好是圆的。
  乙方:宇宙中的天体很多都是圆形的,不能证明这个天体是月球。
  甲方:虽然宇宙中有很多圆的天体,但是都比较小,不可能挡住太阳,只有月球,我们在地球上看与太阳差不多大小。
  乙方:也可能是一个未知大天体,偶然经过地区上空,造成了日食。
  甲方:日食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规律的,现在的科学家都能预测日食发生的时间。
  甲方:我们已经知道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时,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我们看到的日食正好是先从西边开始挡住太阳,所以应该是月球挡住了太阳,才形成的日食。
  乙方:也有可能是太阳自己变黑了。
  甲方:太阳是一个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从内到外都是熊熊的大火,不可能在几分钟内熄灭、变黑,又重新燃起。如果太阳变黑了,就说明太阳灭亡了,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太阳现在是中年,还有五、六十亿年的寿命呢。
  乙方: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有一个太阳大,月球这么小,怎么能挡住太阳呢?
  甲方:月球虽然相对于太阳来说很小,但是月球离地球近。比如,我的手相对于黑板来说也是很小的,但如果我把手放在你的眼前,一只手就可以挡住整个黑板。
  辩论比赛既可满足小学生的求胜心理,又强化了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学生们在短兵相接的辩论中,表现出扎实的基础知识、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态度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在科学课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辩论,容易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缺赞美,他们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生活中,他们能经常得到老师、父母、亲戚、朋友的称赞,感受着被赞美的愉悦、幸福,体验着赞美给他们带来的自信、成功。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因为家庭教育以他们为中心,导致他们不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被赞美的同时也要主动地真诚地为别人送出赞美。如何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感悟赞美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成了我们本节课的主要教育目的。    一、感性
美术欣赏是践行新时代儿童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名画欣赏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现象。一些幼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少,甚至成为不敢涉猎的“禁区”。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名画的了解甚少,不知如何选择素材,不能将成人的赏析化解为幼儿的语言,认为“门槛”太高,无法驾驭。笔者近期在对幼儿园名画欣赏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一定经验,总结如下:  一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动手操作,恰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空间。    一、通过操作,培养探究精神    一位教育家曾说:
在进行艺术教育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这一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学生美术乐学三部曲,今表述如下跟大家探讨。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乐学的切入点    1.运用美术学习的功能引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对美术的教育功能总是缺乏认识,不知学习美术
活動目标  1. 欣赏人物变形的创作过程,感受自由变化的创意乐趣。  2. 用点、线、形大胆想象,给头像设计夸张变形的身体、四肢。  3. 体验自由想象的奇妙,感受无拘无束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魔法大变样”课件,作业纸贴好大头照片三张(自己、爸爸、妈妈),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 观看课件“魔法大变样”,打开思维禁锢,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他哪里被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益始终不高,投入与产出不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成不变的模式瓶颈:一是教师偏重知识讲授,忽视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实践体验,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制约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二是教师总是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模式中游走,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经验不够,阅读的宽度与深度不够。因此,改变现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倡原汁原味的阅读,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可持续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
借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东风。笔者和几位领导一起听了中年级两堂品德与社会课。  [镜头一]《从一滴水说起》教学  师:“……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这样浪费水的现象吗?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马上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不一会,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以为是要讨论教室里浪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的是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文本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其基本做法有:    一、嘗试实践,体验生活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体
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对“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等教学理念,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都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曾经被认同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并不一定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分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区情,认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