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队自有住房建设应突破军队公寓住房建设理念,从建筑特色、建筑造型、功能设施以及规划组团等方面融入当地城市建设理念,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军队住房;小区建设;环境理念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2-0179-02
近年来,军队在驻地大中城市建成了一批军官自有住房小区,这类小区主要是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和退休干部住房。总体看,这类小区建设基本考虑了当地人文、自然和社会环境效益,为推进城市住宅建设发挥了不少作用。但也暴露了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住宅组团布局不合理;社区功能不完善,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性差等。
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与军队公寓住宅小区建设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住户成员结构差异。公寓住宅小区成员结构单一,住户人群以现役军官及家属小孩为主;自有住房小区大部分住户为退休干部及家属子女,地方人员居多。二是地理位置差异。公寓住宅小区,仍置于部队营区之内,属军事管理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自有住房小区则融入当地城市规划的居民区域,属开放式管理。三是管理模式差异。公寓住房管理仍由军队后勤管理部门担负,自有住房则交由地方物业公司担负。因此,文章认为,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要凸显环境效益,必须突破军队公寓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固有模式,引入、创新以下五种理念。
1融入式理念
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是驻地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规划设计要诠释驻地城市建设理念。
外部轮廓,富有韵味。改变照搬公寓住宅单调、呆板、枯燥,缺少变化的造型,力求形式多样,空间变化线条流畅。采用整体式住宅组团手法时,应充分考虑空间整体环境效益,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住宅搭配布置,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为辅的布局手法时,可由绿地、公共低层建筑隔开,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整体。
空间环境,富有变化。改变场地大平大整、强求规则的传统做法,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和地貌,因地借势,就其自然,灵活布置,着意营造前后错迭,高低错落,绿地相连,交通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居住空间得到利用,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缩短,群体景观比较完整。
建筑分色,力求鲜明。军队公寓住宅是营区的组成部分,因而建筑分色应与营区主色调相协调,不宜过于张扬。而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则应与驻地城市特色相适应,或简洁明快,活泼大方,或色彩鲜艳,个性张扬,给规划设计者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
2以人为本的理念
住宅使用的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对人的关怀。要改变以往那种“能用、经济简单”的使用水准。充分考虑自有住房人群结构的变化,满足不同群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比如,老年人群的休闲文化需求,青年人群的时尚文化需求,精英阶层的经典文化需求,以及众多住户的传统文化需求等,需要在场地和设施的规划设计中精心谋划,予以保障。要按照地方规划部门的要求,规划好幼儿园、小学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地方物业公司管理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居住人群老龄化需求,在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时,具有前瞻性,做好无障碍、安全、便利等细部设计。
3人文环境理念
人文环境是城市文化和传统的积淀,是小区建设的灵魂。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要结合当地历史人文环境,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一是保留好历史文脉。对于规划小区中原有的历史遗迹、传统建筑、古树名木,要倍加珍惜,规划好保护措施。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碑、坊、亭、廊。
二是传承文明。我国南北地域差异性大,生活模式多样,在挖掘生活特质的同时,彰显各地民风民俗,形成鲜明的设计个性,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三是营造空间人文环境。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们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流,感情世界难以沟通。因此,在小区空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尤为重要。居住小区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有一定限度的空间,它是居民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宜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规划成居民接近自然的主要场所。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性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楼层上阳台和露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
4生态环保理念
军队自有住宅小区完全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因此,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要切实落实好当地政府的生态、环保政策;提倡经济与资源节约型消费,落实节能、节地、节材措施;依靠科技,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首先,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军队自有住宅小区建设选点、立项时,就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未通过的,不得开工建设。其次是小区防污治污设施齐全,措施落实,管理运行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各项指标达标。再次是建设中使用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节能灯具,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型社区。
5安全防范理念
住宅小区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制度,而且在较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自有住房小区虽住户多来源于部队,住户间熟悉程度优于商品房小区。但随着地方人员增多,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一是依靠科技,智能防范。智能防范系统是安全住宅小区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防范应与智能化住宅通讯、智能化住宅管理系统综合考虑。
二是在小区和组团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
三是注重院落空间沟联。规划设计应尽量扩大住户视线范围,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
四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成。小区道路布置应疏密有度,人、车分流,迂回顺畅。主干道的规划设计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支线道路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机动车辆穿行速度,降低车辆事故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 宋热权.军队经适房建设的几个问题[J].军队基建营房,2004,(11).
[2] 孙彬.军队老干部住房建设要有特色[J].军队基建营房,2003,(9)
关键词:军队住房;小区建设;环境理念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2-0179-02
近年来,军队在驻地大中城市建成了一批军官自有住房小区,这类小区主要是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和退休干部住房。总体看,这类小区建设基本考虑了当地人文、自然和社会环境效益,为推进城市住宅建设发挥了不少作用。但也暴露了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住宅组团布局不合理;社区功能不完善,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性差等。
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与军队公寓住宅小区建设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住户成员结构差异。公寓住宅小区成员结构单一,住户人群以现役军官及家属小孩为主;自有住房小区大部分住户为退休干部及家属子女,地方人员居多。二是地理位置差异。公寓住宅小区,仍置于部队营区之内,属军事管理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自有住房小区则融入当地城市规划的居民区域,属开放式管理。三是管理模式差异。公寓住房管理仍由军队后勤管理部门担负,自有住房则交由地方物业公司担负。因此,文章认为,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要凸显环境效益,必须突破军队公寓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固有模式,引入、创新以下五种理念。
1融入式理念
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是驻地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规划设计要诠释驻地城市建设理念。
外部轮廓,富有韵味。改变照搬公寓住宅单调、呆板、枯燥,缺少变化的造型,力求形式多样,空间变化线条流畅。采用整体式住宅组团手法时,应充分考虑空间整体环境效益,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住宅搭配布置,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为辅的布局手法时,可由绿地、公共低层建筑隔开,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整体。
空间环境,富有变化。改变场地大平大整、强求规则的传统做法,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和地貌,因地借势,就其自然,灵活布置,着意营造前后错迭,高低错落,绿地相连,交通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居住空间得到利用,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缩短,群体景观比较完整。
建筑分色,力求鲜明。军队公寓住宅是营区的组成部分,因而建筑分色应与营区主色调相协调,不宜过于张扬。而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则应与驻地城市特色相适应,或简洁明快,活泼大方,或色彩鲜艳,个性张扬,给规划设计者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
2以人为本的理念
住宅使用的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对人的关怀。要改变以往那种“能用、经济简单”的使用水准。充分考虑自有住房人群结构的变化,满足不同群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比如,老年人群的休闲文化需求,青年人群的时尚文化需求,精英阶层的经典文化需求,以及众多住户的传统文化需求等,需要在场地和设施的规划设计中精心谋划,予以保障。要按照地方规划部门的要求,规划好幼儿园、小学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地方物业公司管理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居住人群老龄化需求,在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时,具有前瞻性,做好无障碍、安全、便利等细部设计。
3人文环境理念
人文环境是城市文化和传统的积淀,是小区建设的灵魂。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要结合当地历史人文环境,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一是保留好历史文脉。对于规划小区中原有的历史遗迹、传统建筑、古树名木,要倍加珍惜,规划好保护措施。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碑、坊、亭、廊。
二是传承文明。我国南北地域差异性大,生活模式多样,在挖掘生活特质的同时,彰显各地民风民俗,形成鲜明的设计个性,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三是营造空间人文环境。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们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流,感情世界难以沟通。因此,在小区空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尤为重要。居住小区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有一定限度的空间,它是居民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宜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规划成居民接近自然的主要场所。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性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楼层上阳台和露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
4生态环保理念
军队自有住宅小区完全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因此,军队自有住房小区建设要切实落实好当地政府的生态、环保政策;提倡经济与资源节约型消费,落实节能、节地、节材措施;依靠科技,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首先,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军队自有住宅小区建设选点、立项时,就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未通过的,不得开工建设。其次是小区防污治污设施齐全,措施落实,管理运行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各项指标达标。再次是建设中使用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节能灯具,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型社区。
5安全防范理念
住宅小区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制度,而且在较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自有住房小区虽住户多来源于部队,住户间熟悉程度优于商品房小区。但随着地方人员增多,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一是依靠科技,智能防范。智能防范系统是安全住宅小区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防范应与智能化住宅通讯、智能化住宅管理系统综合考虑。
二是在小区和组团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
三是注重院落空间沟联。规划设计应尽量扩大住户视线范围,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
四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成。小区道路布置应疏密有度,人、车分流,迂回顺畅。主干道的规划设计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支线道路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机动车辆穿行速度,降低车辆事故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 宋热权.军队经适房建设的几个问题[J].军队基建营房,2004,(11).
[2] 孙彬.军队老干部住房建设要有特色[J].军队基建营房,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