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的风筝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old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静谧的夜里,有只风筝时常会占据我的回忆。
  小时候,我们一家住在破旧的棚屋里,爸爸在楼上布置了一个小天台,供我们夏天乘凉用。
  春日的一天,我在天台上问爸爸:“飞机为什么会飞?”
  爸爸想了想说:“因为有风。”
  “那么有风就一定能飞吗?”我歪着头不解地问。
  爸爸轻轻地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还要有翅膀。”
  阳春三月,有天放学后,爸爸把我带到天台,神秘兮兮地说:“快来,有好东西给你看。”
  接着他从身后变出了一只风筝,那是他亲手用竹条和塑料布做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见风筝。记忆中的它真是太漂亮了,虽然大概的样子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依稀记得它有着黄绿相间的颜色。
  “飞啊,再飞高一点!”我兴奋地大喊着,欢呼着。
  在碧蓝的天空中,它带着我的天真和希望飞得很高很高。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飞翔,也第一次感受到,爸爸在用他的手,温暖我的梦想。
  突然,风筝抖动了一下,挣断了线,摇摇摆摆地越飞越远,消失在天际。我伤心地大哭起来,我是真的太喜欢那只风筝了。
  爸爸用大拇指的指腹轻轻擦了擦我的眼泪,说道 :“断了线的风筝才自由。”
  我发现爸爸右手的食指包着厚厚的纱布,就问他 :“爸爸,你的手怎么了?”
  爸爸笑着摸摸我的头,转移了话题:“乖,不哭了,爸爸下回给你做个更大的风筝。”
  后来,父母离异,爸爸离开家去了外地,就像那只断线的风筝,飞走了。
  有人说:“放风筝的感觉就好像对着一个很遥远的对象,远远地看着他,虽然距离遥远,但心里总不至于绝望。因为你知道,手中握的这根线就像是一种不断的缘分,牵引着彼此。”但是……线断之后呢?是不是就只剩无尽的回忆?
  爸爸也许早就忘了他曾说过要给我再做一个更大的风筝,因为那只是大人哄小孩的话,只有我自己傻傻地当了真。
  我时常幻想着有一天爸爸会回家,他会跟我说,他想我,想见我,想和我一起放风筝。我甚至做过这样的梦,梦里我像个孩子,笑得很开心。但梦终究只是梦而已。
  不久之后,我从大人口中得知,他组建了新的家,应该不会回来了。
  原来他还是风筝,他有线,只是线的那头不在我手里。我要做的是用力生活,努力学习,照顾好妈妈,然后慢慢地将风筝从我脑海中抹去。
  多年后的一天,平静的日子被一通电话打破,是爸爸打来的。爸爸说他想我,想见我。
  这是梦想成真了吗?不是的。
  爸爸病重,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我作为他唯一的孩子,是去签字的。
  多年的分离使我们变得很陌生,我坐在他的病床边,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我们能聊的,只有过去。我看着他右手的食指,只有一半指甲,这让我又想起小时候的那只风筝。
  我装作云淡风轻地向他提起:“小时候,您给我做了一只风筝,风筝飞走了,您说还会给我做个大的,您還记得吗?”
  爸爸紧抿着的嘴唇微微颤抖,沉默了很久,他才缓缓开口:“你怎么不早说,现在……来不及了……对不起。”
  看着他憔悴的脸,我突然有股想抱抱他的冲动,可是我没有。
  后来爸爸走了,很多事情都需要我来处理,各种仪式、各种手续、各种流程,我从头到尾没哭过,有人夸我坚强,也有人说我绝情。
  当一切都结束之后,我回到家,瘫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妈妈走过来说:“唉,你爸其实人挺好的,你小时候他可疼你了,为了给你做风筝,削竹条的时候,把食指指甲削掉了一半,流了很多血。”
  我顿时泣不成声。
  那天晚上我又做梦了,梦里的我回到了那个天台上,天空依旧那么蓝,天台还是那么小,只是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有更大的风筝了。
  我的那只风筝断了线,飞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其他文献
“传说在太古时期,盘古开天地以后,从上一个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洪水中,遗存下一个物种——透视人。这种人外表与人类无异,但其眼睛会透视遇见的第一层东西,即若你穿了两件衣服,他能透视外面一层衣服,但不能透视第二层衣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人们穿很多层衣服的原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类贪婪欲望的膨胀,同很多其他神奇物种一样,透视人消失了……”  花生米被嚼得嘎嘣响,婼菲微眯起眼,猛地一敲比自己小三岁的
期刊
和阿怡聊起这部片子纯属偶然。当时我们坐在中关村南大街的麦当劳里,咬着板烧汉堡回忆过去。我说小时候我最爱看电影频道的《镖行天下》,本以为她肯定没听过,却见她一拍桌子十分激动地说,她最喜欢《陆小凤传奇》。  算来我们当年该是对家,因为同时段只有这两个选择。我曾为陆小凤的出现唉声叹气,而她一定也怀疑过人生,怎么这个押镖的系列还没播完。  在我的童年,观影还没形成风潮。三线小城里只有两家电影院。我的电影启
期刊
我清晰地记得,人生第一次看电影是用一顿“打”换来的。  小时候,我和隔壁家的小哥哥发生口角,进而演变成拳脚相争,我被他揍得号啕大哭,哭声引来了小哥哥的妈妈。阿姨与我家相识多年,平日里就很喜欢我,这会儿看到我的“惨状”,先是把儿子呵斥了一顿,见我还哭得伤心,哄着我说:“乖乖不哭,阿姨带你看DVD。”  是的,那时候电影院并不常见,大家都是租了光盘利用简单的影音设备在家里看电影。我一股子拧巴劲儿,叫嚷
期刊
Part1.电影  《心灵奇旅》  如果每个人诞生之前,先得找到自己的“人生火花”,那么你的“人生火花”是什么?如果你问主人公乔伊这个问题,他一定会骄傲地回答你 :当然是音乐!我是为音乐而生的。  热爱爵士乐的乔伊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电影的开头,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与名主唱合奏弹唱。然而他却在人生最快乐的时刻一脚踩空,意外来到了“生之来处”,成了“22”的心灵导师。  为了回到自己的世界,乔
期刊
我的童年在信息还未爆炸,互联网也还没开始繁荣的年代。快乐是一捧弹珠,几沓糖纸,一毛钱两粒的西瓜味泡泡糖,就连干脆面里的稀有卡片都能成为整个班级的话题中心。  那时候,电影离我还很远。  实际上,一切需要花点钱才能完成的娱乐活动,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都遥不可及。专门跑到市中心唯一的电影院去看场电影,那真是顶级奢侈的事儿了。  因此当老师宣布“周五学校组织活动,大家一起去电影院看《闪闪的红星》”时,收
期刊
赶在春花灿烂的时节,骆樱趁着周末回去看外婆。  外婆家在一个渔村小岛,周围环绕的几乎都是海,岛上路面很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这个季节的天空总是很蓝,耳边总有呼啸而过的风。外婆家在海边,有个很文艺的小院。幼时的骆樱会在傍晚的时候来院子里小坐,门框悬梁处挂着一簇风铃,风一吹,发出清脆的“丁零零”的声音,她躺在阴凉处的秋千上,来回晃着打盹。外婆会在做好晚饭后轻唤:“小樱,吃饭啦。”她就半眯着眼循着香味
期刊
“思念需要时间慢慢调养。”  这句歌词出自张小九的《余香》。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一家安静的书吧。刚好这句歌词触动了我心底的一根弦,抬头看了看前台滚动的屏幕,瞟到了歌名,便深深地记了下来。  那天从书吧出来后,正好是落日黄昏,苍穹仿佛在进行一场盛大的金色烟火盛会,整座城市都被笼罩了一层灿烂且朦胧的颜色。我戴上耳机,搜索那首《余香》,点击单曲循环。它就这么一直在我耳边回放着,连同那一场记忆,回放着,
期刊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动漫《守护甜心》里的歌呗。她又美又冷酷,又傲慢又有魅力,对于刚刚接触外在世界的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她是我少女时代的初心,也是幼年时的我对“御姐”这个词的全部信仰,是我對世界上的美有一个笼统认知的开始,也是头一次,我不再喜欢粉嫩嫩的软妹型女主角,而喜欢上了一个虽然算是全剧灵魂人物,但是出场戏份不多的女配角。我记得当时看到她有两个甜心蛋,比别人多一个,我就会很开心,觉得我喜欢的她就是
期刊
①  沈可可捡到了一只猫,一只黑底白色杂毛的猫。  沈可可看见它的时候,它躺在街边的角落闭上了眼睛,偶尔喵喵叫一声,上气不接下气,俨然是一副活不下去的模样。  按理说她不应该收养这只猫的,她家里并没有条件让她收养,况且家里没有人喜欢猫。可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她停驻在原地舍不得离开。  她想着,只要有人路过看见它救救它,她就离开。  等了很久很久,直到太阳落了山,街上的霓虹灯全部亮了起来,照
期刊
海岛的冬天总是格外短暂,艰难地从四季的罅隙中探出头来。天是灰白色的,苍凉无云。寒风裹挟冷空气,街边绿叶仍顽强地傲立枝头。建筑物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似雾非雾,朦胧淡雅。世界成了单调的浅灰色,人们不喜欢这般压抑。  门前的早餐店热闹非凡,形形色色的人一窝蜂挤在门口,边等待边玩手机。那家冰激凌店一如往年把店铺暂时租出去,给了一家“全场三元”的店。它就像是北国候鸟,夏来秋返。冷饮店內聚集了很多学生,穿肥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