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的数学教学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灌输与教学结论。然而却忽视了数学本身深刻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随着其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厌恶程度也在加剧。本文基于数字文化内涵,梳理目前数字化教学存在的误区,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字文化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教学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引言:
在新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正确合理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學人员不断完善。本文讨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讨论。
一、数字文化内涵
数字文化指文化的数字化共享。它是依托各公共、组织与个体文化资源,利用 VR、AR、3 D等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创新、体验和互动的文化服务和分享模式[1]。
二、目前数字化教学存在误区
(1)过分强调数字化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一些教学工作者完全放弃传统,采用数字化教学方法,经常忽视考虑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不幸的是,“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好的学习效果”。尽管数字化本身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秀特征,但也无法避免地产生局限性。例如,在线教育可以实现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时空分离。这突破了常规教学的课堂局限性,但也打破了师生互动的特点和直接教学的独特学习氛围。研究表明,在各种方式的教学互动中,直接交流作用最为深刻,促进师生相互知识、社会建构的效果最佳。
(2)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观思想和主动性
在数字化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是“PPT”制作的演示课件。它起到的作用成了替代板书。有很多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但教育本身已经消失。大量教学数据表明,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无缝”,学生应该有自学和思考的空间。部分教学工作者已将大屏幕直接视作信息的海洋,忽视了学生是否可以有效阅读和消化[2]。
(3)过于强调网络教学资源,忽视教材内容
当许多教学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中教学时,他们只向学生提供搜索引擎发现的相关网络资源,其通常汇集了大量的物质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无级别、无系统且目标不明确的物质资源。老师通常为提高授课的数字化,为40分钟的课程制作了数十张幻灯片。动画完全取代了学生的手动作业,甚至整个数学课也未能接触到教材内容。
三、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
(1)基于传统教学精华,合理促进教学数字化发展
在教学中,教学工作者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和探究精神,而不是简单地得出结论。数学教学应尽量避免教授固定知识,而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想法,培养其的自学能力。教学工作者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在导出圆形区域的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切割”计算,操作和其他活动,利用工具将圆形素材拼接成近似矩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导出圆形区域的计算公式,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若教学工作者就此问及“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容易操作和扣除”等,则可将学生的思考兴趣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很快就会找到解释和解释原因的最简单方法。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3]。
(2)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工作者应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创造“可变”的学习环境,激发新的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向学生介绍与问题相关的过程。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悬念,心态是“为心而思考,而不是为了得到”。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者可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与嵌入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中显示的各种图形组合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等问题。学生回复并看到图形的近似值,并使用图形区域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再如,利用相关软件,将物理地图更改为常规图形后询问小学生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而笔者实践过程中发现,虽然屏幕上图形的显示变成了常规数字,但小学生却无法计算,因为他们没有研究过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笔者则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讨论。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4]。
(3)结合数字文化并尊重数学教材,促进数学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期间,教学工作者应运用适当的数字知识来介绍数学文化。例如,在学习“小数”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分析小数点位置对于数值的影响。同时可以介绍中国数学家刘辉,这位最早在国内引进“十进制”的数学大家,相应介绍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十进制表示法。如此一来,在教授十进制理论知识点的同时,小学生亦能更了解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在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使命感等[5]。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数学文化是数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全面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新课改推动下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首先提炼传统教学精华,合理促进教学数字化发展;其次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最后则应结合数字文化并尊重数学教材,促进数学文化建设。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精神,要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封长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29-30.
[2]余招娣.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3.
[3]路阳.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67.
[4]罗远莲.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17-218.
[5]梁为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35):11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引言:
在新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正确合理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學人员不断完善。本文讨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讨论。
一、数字文化内涵
数字文化指文化的数字化共享。它是依托各公共、组织与个体文化资源,利用 VR、AR、3 D等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创新、体验和互动的文化服务和分享模式[1]。
二、目前数字化教学存在误区
(1)过分强调数字化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一些教学工作者完全放弃传统,采用数字化教学方法,经常忽视考虑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不幸的是,“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好的学习效果”。尽管数字化本身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秀特征,但也无法避免地产生局限性。例如,在线教育可以实现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时空分离。这突破了常规教学的课堂局限性,但也打破了师生互动的特点和直接教学的独特学习氛围。研究表明,在各种方式的教学互动中,直接交流作用最为深刻,促进师生相互知识、社会建构的效果最佳。
(2)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观思想和主动性
在数字化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是“PPT”制作的演示课件。它起到的作用成了替代板书。有很多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但教育本身已经消失。大量教学数据表明,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无缝”,学生应该有自学和思考的空间。部分教学工作者已将大屏幕直接视作信息的海洋,忽视了学生是否可以有效阅读和消化[2]。
(3)过于强调网络教学资源,忽视教材内容
当许多教学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中教学时,他们只向学生提供搜索引擎发现的相关网络资源,其通常汇集了大量的物质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无级别、无系统且目标不明确的物质资源。老师通常为提高授课的数字化,为40分钟的课程制作了数十张幻灯片。动画完全取代了学生的手动作业,甚至整个数学课也未能接触到教材内容。
三、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
(1)基于传统教学精华,合理促进教学数字化发展
在教学中,教学工作者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和探究精神,而不是简单地得出结论。数学教学应尽量避免教授固定知识,而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想法,培养其的自学能力。教学工作者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在导出圆形区域的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切割”计算,操作和其他活动,利用工具将圆形素材拼接成近似矩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导出圆形区域的计算公式,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若教学工作者就此问及“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容易操作和扣除”等,则可将学生的思考兴趣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很快就会找到解释和解释原因的最简单方法。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3]。
(2)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工作者应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创造“可变”的学习环境,激发新的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向学生介绍与问题相关的过程。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悬念,心态是“为心而思考,而不是为了得到”。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者可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与嵌入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中显示的各种图形组合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等问题。学生回复并看到图形的近似值,并使用图形区域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再如,利用相关软件,将物理地图更改为常规图形后询问小学生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而笔者实践过程中发现,虽然屏幕上图形的显示变成了常规数字,但小学生却无法计算,因为他们没有研究过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笔者则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讨论。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4]。
(3)结合数字文化并尊重数学教材,促进数学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期间,教学工作者应运用适当的数字知识来介绍数学文化。例如,在学习“小数”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分析小数点位置对于数值的影响。同时可以介绍中国数学家刘辉,这位最早在国内引进“十进制”的数学大家,相应介绍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十进制表示法。如此一来,在教授十进制理论知识点的同时,小学生亦能更了解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在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使命感等[5]。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数学文化是数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全面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新课改推动下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首先提炼传统教学精华,合理促进教学数字化发展;其次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最后则应结合数字文化并尊重数学教材,促进数学文化建设。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精神,要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封长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29-30.
[2]余招娣.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3.
[3]路阳.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67.
[4]罗远莲.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17-218.
[5]梁为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3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