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在教育领域中,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有效将其运用在教学中对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重点探讨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51-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等优势,在小学信息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程能够升华教学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科学合理的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最大化发挥出微课程的作用和优势,促进教学的进步。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微课程的意义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视频教学形式与之前的教学方式大不相同[1]。微课程具有可重复观看、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丰富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观看微课程进行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微课程的运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升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程能够抓住教学重点,在保证教学结构完成全面的基础上最大化缩短教学时间,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简练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程中能够清晰抓住学习的重点。同时通过微课程中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教学色彩,激发学生对微课程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结合学生差异性,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由于学生生活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间存在着差异性。有些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好能够很快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有些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手机等设施,计算机基础较差,经常会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出现跟不上、听不懂的现象,小学生具有敏感、自尊心强的特征,久而久之基础差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抵触情绪,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微课程的应用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学习,微课程可以快进、倒退、重复播放,充分考虑到了学生间差异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进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微课程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微课程中有大量的画面效果和音乐效果,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微课程[2]。在观看微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会跟着微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知识点疑问进行有效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寻解决疑问中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1.丰富导入形式。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想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丰富的导入形式[3]。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的游戏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等多种导入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光,让学生能够聚精会神的学习。同时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合理控制时间,保障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微课程的好奇心,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完整观看并学习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课的微课程制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童真童趣的特点,以猜谜语的方式导课程。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视频,视频中是一个模糊的计算机,并加以配音“同学们,你们猜猜我是谁呀,给你们点提示,我是方方正正两个盒,小老鼠在身边卧,每天摸摸又点点,比尔盖茨乐呵呵”。微课程谜语导入的形式能夠吸引住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愿意继续学习下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讲解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难点和知识点,然后将这些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成视频,微课程的有效运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无味枯燥的课堂气氛[4]。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很难理解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点和专业理论,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实际特点和学习情况,创新微课程教学过程,在微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例如,在上文《计算机的组成》一课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卡通化、人物化,所有组成计算的显示器、键盘、主机等部分都是计算机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讲述各部分对计算机独一无二的作用。设置提问,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把自己当做是计算机进行自我介绍,并且说明自己组成部分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少了哪一步分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这种微课程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3.运用微课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组建班级群的方式将下节课要学习内容的微课程上传到群里,让学生提前观看微课程,学生通过提前观看微课程能够更好预习要学习的知识,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当学生在课堂上有难以理解的地方时,也可以在课后时间通过反复观看当节课的微视频强化自己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程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想要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要丰富微课程导入方式,通过播放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新微课程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J].才智,2017(4):67.
  [2]张大友.对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交流,2018(15):150.
  [3]周金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合理运用方法[J].小作家选刊,2017(6):241.
  [4]张琬羚.浅谈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8(9):143-144.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难度高,预后效果差,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据我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指出,中国胃癌发病总数为67.9万左右,其排名仅次于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专属于农业的注重和谐人地关系的复合型遗产,不仅能够满足区域人类生存需要,并且因其巧妙的水土利用方式和悠久的生产生态功能而区别于一般农业生产方式。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贸易额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小麦消费国。我国小麦高产品
【摘要】在中学学习阶段,化学科目属于中考必考科目,无论是中学生还是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在化学课的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二是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通过研究表明,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改革,符合现代化教学的基本要求。趣味化实验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