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变化揭示针刺穴位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DG
【机 构】
: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生理学科;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变化揭示针刺穴位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DG的5-溴脱氧尿嘧啶(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缺血3h,I/R1、3、7、14、21d大鼠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I/R1、3、7d)、神经症状积分(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I/R7、14、21d)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各指标和非穴位组无显著性差异;穴位治疗组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含水量、(I/R3、7、14d)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治疗组(P<0.05或P<0.01),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各时间点)高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P<0.05,P<0.01),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I/R3、7、14d)变化相反(P<0.05,P<0.01)。结论:脑缺血可激活大鼠DG神经干细胞增殖;针刺穴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其促进DG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其他文献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取样分析,首次在广东湛江地区中更新统早期的北海组地层中发现了一层罕见的陨击混杂堆积层,它是陨击作用下的特殊产物,是北海组含砾砂、粘土质砂在陨击高
研究表明,从中生代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发展到现代弧盆体系,华南大陆边缘的地貌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期的古华夏山脉、新生代早期的准平原和中新世以来的海盆三个阶段。古华夏山脉
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需求与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深化研究,使大陆问题成为21世纪地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热点和关键。文中在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关于
<正>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患者所检出的结核菌对主要一线抗痨药(如雷米封、利福平等)两种以上耐药的结核病。90年代以前极少报导,自90-92年美国发生暴发流行以来,正受到
小儿癫痫的护理体会张风珍(河北省儿童医院050031)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病,症状表现为重复发作的短暂的大脑机能失调,生理学表现是脑神经元的过度放电。小儿反复发作可影响智力发育。
目的:探讨消渴病古代医家群体潜在辨证和用药规律。方法: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全面检索消渴病及其相关病种的治疗用药数、各药使用频次和方剂数,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16周龄雄性SHR 2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地龙降压蛋白低剂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作为一种用于果品贮藏的高效乙烯作用抑制剂,与处理温度、时间、浓度、果实采收成熟度及码垛等因素密切相关。对1-MCP在商业化生产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致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递质的变化以及柴胡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特征以及柴胡疏肝解郁的部分机制。方法:取体质量为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