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美两套教材习题设置的几点感悟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但是放眼当前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我们的教材似乎成为了给学生讲解概念和知识罗列的工具,很多老师都忽视了教材后面的“问题与练习”,在使用的过程中总觉得教材似乎有不完美的地方。笔者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与美国的《物理 原理与问题》这两套教材中的习题设置进行了对比,望有助于我们当前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
  1 当前人教版教材习题设置的欠缺之处
  1。1 当前人教版教材题量和题型的匮乏
  或是为了给我们教师留下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又或是给学生减负,我们人教版教材在习题设置上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两套教材习题位置与数量对比如表1所示。
  [HT6][JZ]表1 两套教科书习题位置及数量
  [BG(!][BHDFG3,WK6,K15,K9W][HJ*3]
  []《物理:原理与问题》(名称/数量)[]人教版《物理》(名称/数量)[HJ]
  [BHDG2]知识点后[]“练一练”/544、“挑战性问题”/30[]无/0
  [BH]每小节后[]“本节复习题”/448[]“问题与练习”597
  [BH]章后复习题[]“测评”/1906、“标准化测试”/254[]无/0
  [BH]总题量[]3182[]597
  [BG)F] [HJ1mm]
  值得说明的是在知识点后两本教材都配有一定量的例题,表1中没有统计。从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知识内化方面,我们人教版教材的处理有所欠缺,导致我们为了内化知识不得不选择各类教辅和练习册,其实则失去了内化知识的第一时机。
  对比后,不难发现我们人教版《物理》教材,不仅仅题量太少,而且只设置了“问题与练习”这一个栏目,我们物理教师用了之后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具体是要发展学生怎样的能力呢?似乎缺少具体栏目提示,导致了每个类型习题的出现没有规律。
  1。2 我们课后习题设置缺乏系统性
  环顾当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后习题训练形式较为单一,就是练解题。在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物理 原理与问题》有一个章后复习题,设置了大量的“测评”题,那么美国教材的习题形式怎样呢?笔者就“测评”板块的习题类型也进行了统计。
  [HT6][JZ]表2 “测评”各子栏目习题数量及所占比例
  [HT6”][BG(!][BHDFG3,WK7,K4,K2*7/8\。8W][HJ*3]
  类型[]编制概念图[]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复习提高[]理性思维[]科技写作[]日积月累[]总数[HJ]
  [BHDG2]题目数量(个)[]30[]367[]316[]650[]252[]121[]54[]116[]1906
  [BHD]百分比(%)[]1。57[]19。25[]16。58[]34。1[]13。22[]6。35[]2。83[]6。09[]100
  [BG)F] [HJ1mm]
  看到这些子目录,我感觉到我们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几块内容是我们当前在物理教学中很少触及的领域,如绘制概念图、科技写作等等。
  对比后,我们发现人教版《物理》教材,在习题的编制上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美国教材的习题栏目设置值得我们借鉴: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是促使学生理清物理概念之间的过程,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接下来进行概念性习题训练,借此可以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理解了概念后再配上应用概念和问题解决型习题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随后的几个板块则是开放性习题,将课堂学习转向学生的生活,学生不仅仅将课堂学习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发散出去,还亲自体验了物理的科学美。这样的编排系统性强,而且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此外,人教版教材在习题在设计上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不够体现过程性,习题的情境性不够生动,缺乏反思性习题的设置。
  2 高中物理配套习题设置的几点建议
  鉴于人教版教材习题配置的不足,所以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思考习题的选择与配置问题,学习是有序的、有层次的过程,我们在设置配套习题时亦是如此,结合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就物理习题的设计将习题分为了如下三种层次:概念性习题、问题解决型习题和开放性习题三类,借助于习题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每一类型的习题如何配置提如下建议:
  2。1 概念性习题的设置
  概念是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我们在概念性习题的设置上应加大投入,笔者也就两本教材上的“概念性习题”设置进行了对比如表3所示。
  鉴于表3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在概念性习题的设置上,我们应该加大呈现结果判定原因和混合型习题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概念认识的深刻程度。
  2。2 问题解决型习题的设置
  “问题解决型习题”的设置是我们习题设置的重点,切忌毫无选择地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教辅资料,所选的习题必须要有助于学生反馈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知识的调用。
  具体应结合教材中对应内容的教学要求和考纲要求,把握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
  (1)直接运用公式型习题。这类习题应该配置在复杂的公式学习后,例如圆周运动学习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向心力公式,可以设置简单的习题,此外还有万有引力定律、库伦定律等等。
  (2)分析情境,解决问题型习题。物理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们在习题设置上,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某一章节之后,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编制成习题,这类习题不是简单地公式应用,而是需要学生根据情境判断正确的解决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对物理过程、物理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而不是一步就能得出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3 开放性习题的设置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可以在开放性习题的设置上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选择:
  (1)设定具体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等手段得到材料才能完成的习题。
  (2)给予学生一个课题,不设定具体的完成步骤,学生要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调研、访谈等活动来得到材料,整理材料,投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来进行写作或者报告,获得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1 问题提出  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丰富了课程的多样性。但也存在这样的误解: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编教材,好多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就是个课外读物,学校没有对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盲目进行开发,根本不具备教材的意义。其次缺乏课程理论指导,课程开发存在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些校本课程其实就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劣质低效的重复,更何谈
试卷的评讲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都要遇到的一个重要课型.试卷评讲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需要技巧和方法,但是它常常被广大教师所忽视.评讲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加深理解,强化巩固;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总结经验,树立信心;提高能力,促进发展.本文拟对评讲课存在的误区、评讲课的特点、教学原则以及有效策略做一些初步的探究,以与同行交流探讨.  1当前物理试卷评讲课中的误区  误区1改
小灯泡中的电功率,既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又是难点,现结合典型中考试题,帮助同学们梳理一下此类考查的要点.  考点1探究灯泡的发光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灯泡的发光亮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但不同规格的灯泡还与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有关.  例1(2013年河北)小明学习了电功率后,用额定电压分别为2.5 V、6 V的灯泡L1和L2设计了图1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灯泡的发光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灯泡发
春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灵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我亲爱的朋友。你为什么不笑呢?是冬日紧闭了你的心扉,是三月的柳絮没有叩响你的心门,是四月的春风没有拂过你的额头,还是那久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对人教版教科书高中《物理》(选修3-3)中的两幅插图产生了一些疑惑,经过研究,得出一些结论,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1 关于氧气分子速率分布的一幅插图  教科书第八章第四节的一幅插图(如图1所示)。在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结合图象,总结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不同曲线对应的温度高低。学生总结出的方法有:根据曲线最高点对应的速率、根据最高点的高度、[TP12GW53。TIF,Y#]根据曲
杠杆是一种基本的简单机械,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常用的工具,近年来也是中考盘中常盛的一道佳肴,现结合以下考点让同学们一饱眼福.  1判断类型  例1(2013年泰安)图1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分析如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如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如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故只要比较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就可判断.图中四种工具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大家尤其熟悉,容易
1 前言  在许多学科当中都有“对称性”这个名词的存在,对称性既是一个理论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研究学科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物理学中,对称性的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存在和普遍应用的。可以说,对称性在整个物理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物理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中物理的力学教学中都要涉及到对称性的问题,把对称性引入到力学教学中,使理论和解题方法更简单化,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分析物理力学对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2013年大多省市的中考试题的命制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课程的改革.  例1(2013年福州市)2012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多用途歼-15战斗机,首次成功起降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
物理学追求认识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学生学习物理,就要注意养成追根问底、悟物穷理的思维习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新教材在《电磁感应》这一章中较老教材做了许多改动,从电磁感应现象,本质、规律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达到上述效果。但是由于高中学生在物理理论知识和数学知识两方面都有不足,学习时做不到深究,从而造成对电磁感应的认识不到位,而微元法能很好的加深理解和应用。  1 电磁感应现象 
题目(2013年无锡中考26)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选填“合理、不合理”) .  (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