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但是放眼当前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我们的教材似乎成为了给学生讲解概念和知识罗列的工具,很多老师都忽视了教材后面的“问题与练习”,在使用的过程中总觉得教材似乎有不完美的地方。笔者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与美国的《物理 原理与问题》这两套教材中的习题设置进行了对比,望有助于我们当前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
1 当前人教版教材习题设置的欠缺之处
1。1 当前人教版教材题量和题型的匮乏
或是为了给我们教师留下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又或是给学生减负,我们人教版教材在习题设置上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两套教材习题位置与数量对比如表1所示。
[HT6][JZ]表1 两套教科书习题位置及数量
[BG(!][BHDFG3,WK6,K15,K9W][HJ*3]
[]《物理:原理与问题》(名称/数量)[]人教版《物理》(名称/数量)[HJ]
[BHDG2]知识点后[]“练一练”/544、“挑战性问题”/30[]无/0
[BH]每小节后[]“本节复习题”/448[]“问题与练习”597
[BH]章后复习题[]“测评”/1906、“标准化测试”/254[]无/0
[BH]总题量[]3182[]597
[BG)F] [HJ1mm]
值得说明的是在知识点后两本教材都配有一定量的例题,表1中没有统计。从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知识内化方面,我们人教版教材的处理有所欠缺,导致我们为了内化知识不得不选择各类教辅和练习册,其实则失去了内化知识的第一时机。
对比后,不难发现我们人教版《物理》教材,不仅仅题量太少,而且只设置了“问题与练习”这一个栏目,我们物理教师用了之后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具体是要发展学生怎样的能力呢?似乎缺少具体栏目提示,导致了每个类型习题的出现没有规律。
1。2 我们课后习题设置缺乏系统性
环顾当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后习题训练形式较为单一,就是练解题。在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物理 原理与问题》有一个章后复习题,设置了大量的“测评”题,那么美国教材的习题形式怎样呢?笔者就“测评”板块的习题类型也进行了统计。
[HT6][JZ]表2 “测评”各子栏目习题数量及所占比例
[HT6”][BG(!][BHDFG3,WK7,K4,K2*7/8\。8W][HJ*3]
类型[]编制概念图[]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复习提高[]理性思维[]科技写作[]日积月累[]总数[HJ]
[BHDG2]题目数量(个)[]30[]367[]316[]650[]252[]121[]54[]116[]1906
[BHD]百分比(%)[]1。57[]19。25[]16。58[]34。1[]13。22[]6。35[]2。83[]6。09[]100
[BG)F] [HJ1mm]
看到这些子目录,我感觉到我们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几块内容是我们当前在物理教学中很少触及的领域,如绘制概念图、科技写作等等。
对比后,我们发现人教版《物理》教材,在习题的编制上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美国教材的习题栏目设置值得我们借鉴: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是促使学生理清物理概念之间的过程,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接下来进行概念性习题训练,借此可以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理解了概念后再配上应用概念和问题解决型习题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随后的几个板块则是开放性习题,将课堂学习转向学生的生活,学生不仅仅将课堂学习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发散出去,还亲自体验了物理的科学美。这样的编排系统性强,而且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此外,人教版教材在习题在设计上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不够体现过程性,习题的情境性不够生动,缺乏反思性习题的设置。
2 高中物理配套习题设置的几点建议
鉴于人教版教材习题配置的不足,所以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思考习题的选择与配置问题,学习是有序的、有层次的过程,我们在设置配套习题时亦是如此,结合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就物理习题的设计将习题分为了如下三种层次:概念性习题、问题解决型习题和开放性习题三类,借助于习题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每一类型的习题如何配置提如下建议:
2。1 概念性习题的设置
概念是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我们在概念性习题的设置上应加大投入,笔者也就两本教材上的“概念性习题”设置进行了对比如表3所示。
鉴于表3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在概念性习题的设置上,我们应该加大呈现结果判定原因和混合型习题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概念认识的深刻程度。
2。2 问题解决型习题的设置
“问题解决型习题”的设置是我们习题设置的重点,切忌毫无选择地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教辅资料,所选的习题必须要有助于学生反馈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知识的调用。
具体应结合教材中对应内容的教学要求和考纲要求,把握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
(1)直接运用公式型习题。这类习题应该配置在复杂的公式学习后,例如圆周运动学习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向心力公式,可以设置简单的习题,此外还有万有引力定律、库伦定律等等。
(2)分析情境,解决问题型习题。物理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们在习题设置上,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某一章节之后,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编制成习题,这类习题不是简单地公式应用,而是需要学生根据情境判断正确的解决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对物理过程、物理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而不是一步就能得出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3 开放性习题的设置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可以在开放性习题的设置上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选择:
(1)设定具体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等手段得到材料才能完成的习题。
(2)给予学生一个课题,不设定具体的完成步骤,学生要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调研、访谈等活动来得到材料,整理材料,投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来进行写作或者报告,获得研究成果。
1 当前人教版教材习题设置的欠缺之处
1。1 当前人教版教材题量和题型的匮乏
或是为了给我们教师留下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又或是给学生减负,我们人教版教材在习题设置上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两套教材习题位置与数量对比如表1所示。
[HT6][JZ]表1 两套教科书习题位置及数量
[BG(!][BHDFG3,WK6,K15,K9W][HJ*3]
[]《物理:原理与问题》(名称/数量)[]人教版《物理》(名称/数量)[HJ]
[BHDG2]知识点后[]“练一练”/544、“挑战性问题”/30[]无/0
[BH]每小节后[]“本节复习题”/448[]“问题与练习”597
[BH]章后复习题[]“测评”/1906、“标准化测试”/254[]无/0
[BH]总题量[]3182[]597
[BG)F] [HJ1mm]
值得说明的是在知识点后两本教材都配有一定量的例题,表1中没有统计。从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知识内化方面,我们人教版教材的处理有所欠缺,导致我们为了内化知识不得不选择各类教辅和练习册,其实则失去了内化知识的第一时机。
对比后,不难发现我们人教版《物理》教材,不仅仅题量太少,而且只设置了“问题与练习”这一个栏目,我们物理教师用了之后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具体是要发展学生怎样的能力呢?似乎缺少具体栏目提示,导致了每个类型习题的出现没有规律。
1。2 我们课后习题设置缺乏系统性
环顾当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后习题训练形式较为单一,就是练解题。在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物理 原理与问题》有一个章后复习题,设置了大量的“测评”题,那么美国教材的习题形式怎样呢?笔者就“测评”板块的习题类型也进行了统计。
[HT6][JZ]表2 “测评”各子栏目习题数量及所占比例
[HT6”][BG(!][BHDFG3,WK7,K4,K2*7/8\。8W][HJ*3]
类型[]编制概念图[]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复习提高[]理性思维[]科技写作[]日积月累[]总数[HJ]
[BHDG2]题目数量(个)[]30[]367[]316[]650[]252[]121[]54[]116[]1906
[BHD]百分比(%)[]1。57[]19。25[]16。58[]34。1[]13。22[]6。35[]2。83[]6。09[]100
[BG)F] [HJ1mm]
看到这些子目录,我感觉到我们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几块内容是我们当前在物理教学中很少触及的领域,如绘制概念图、科技写作等等。
对比后,我们发现人教版《物理》教材,在习题的编制上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美国教材的习题栏目设置值得我们借鉴: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是促使学生理清物理概念之间的过程,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接下来进行概念性习题训练,借此可以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理解了概念后再配上应用概念和问题解决型习题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随后的几个板块则是开放性习题,将课堂学习转向学生的生活,学生不仅仅将课堂学习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发散出去,还亲自体验了物理的科学美。这样的编排系统性强,而且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此外,人教版教材在习题在设计上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不够体现过程性,习题的情境性不够生动,缺乏反思性习题的设置。
2 高中物理配套习题设置的几点建议
鉴于人教版教材习题配置的不足,所以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思考习题的选择与配置问题,学习是有序的、有层次的过程,我们在设置配套习题时亦是如此,结合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就物理习题的设计将习题分为了如下三种层次:概念性习题、问题解决型习题和开放性习题三类,借助于习题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每一类型的习题如何配置提如下建议:
2。1 概念性习题的设置
概念是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我们在概念性习题的设置上应加大投入,笔者也就两本教材上的“概念性习题”设置进行了对比如表3所示。
鉴于表3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在概念性习题的设置上,我们应该加大呈现结果判定原因和混合型习题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概念认识的深刻程度。
2。2 问题解决型习题的设置
“问题解决型习题”的设置是我们习题设置的重点,切忌毫无选择地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教辅资料,所选的习题必须要有助于学生反馈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知识的调用。
具体应结合教材中对应内容的教学要求和考纲要求,把握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
(1)直接运用公式型习题。这类习题应该配置在复杂的公式学习后,例如圆周运动学习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向心力公式,可以设置简单的习题,此外还有万有引力定律、库伦定律等等。
(2)分析情境,解决问题型习题。物理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们在习题设置上,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某一章节之后,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编制成习题,这类习题不是简单地公式应用,而是需要学生根据情境判断正确的解决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对物理过程、物理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而不是一步就能得出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3 开放性习题的设置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可以在开放性习题的设置上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选择:
(1)设定具体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等手段得到材料才能完成的习题。
(2)给予学生一个课题,不设定具体的完成步骤,学生要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调研、访谈等活动来得到材料,整理材料,投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来进行写作或者报告,获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