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准基调, 为有效教学谱写优美乐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tom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确立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和重要环节,是有效备课的灵魂。科学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教材文本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且要根据学情,灵活调整。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
  
  山东省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七个年头,收获喜悦的同时,教师们也感受到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根本性的变革。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我认为首先应保证备课的有效性。确立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和重要环节,可以说科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灵魂,它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并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思维,确立科学、明晰的教学目标对新时期的我们来说刻不容缓。
  一、体现教材文本的特点
  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深入解读文本,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游刃有余地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做到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否则将使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空泛。
  2008年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的一堂课《我有一个梦想》,执教者将第一个教学目标确立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就颇值商榷。如果说“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这一条适用于所有文本的阅读教学,所以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有缥缈虚空之嫌,没有充分体现出教材文本的特点。如果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领悟作者梦想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品味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则更贴切,更能体现出文本的独特之处。
  再如,高中语文必修三中被列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并不是因为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刻,而是它的写作特色与众不同,即在看似平淡的语言、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家庭琐事背后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情感。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出此文本的特点,发掘这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侧重于追求知识基础上的能力提高,揭示现象背后的可循规律,这样才能贴近教材,体现出文本的特点。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得父母习惯于对孩子娇生惯养,包办一切,那么我们在为学生缺少动手能力而抱怨的同时,是否也想过我们在教学上的“包办”也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成了老师施展个人魅力的舞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分析、思考、质疑解疑统统由老师包办。课堂上我们告诉他这是重点,那是非重点;我们告诉他这是标准答案,最好背下来;我们告诉他那是常用模式,要反复练习;我们告诉他项羽是刚愎自用的“悲情英雄”,林黛玉是寄人篱下的敏感少女……我们的“好心”培养出的却是没有思想、不会分析的“平面人”。在教师“一言堂”的灌输方式下,学生成了记忆的机器,思维的呆子,每天只是机械地记忆那些所谓的“圣言圣训”,除了试卷上赋予他们的成绩,他们再也找不到成功与喜悦的体验。
  我认为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备课中的目标意识。从传统教学方式走来的教师们深有体会:过去的教学目标是单纯写给自己看的,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而现在的学习目标是写给学生看的,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去做。也就是说,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切合学生的实际。一言以蔽之,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突出学生本位,形成个性,为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与形成提供空间。
  以《荷花淀》为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这两个目标中用了“培养”“引导”这样的字眼,显而易见,出发点都指向了教师,体现的都是教师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参与的活动,这样的目标设计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检查学生完成的效果,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必将导致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如改成“概括小说的几个主要场景,体会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和家园之美”“体会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并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效果则会好很多。
  三、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的提出明确了知识和能力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语文学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而且突出强调通过这三个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鲜明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然而很多教师在观念上和实际的操作中存在很多误区,或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都是空泛的,考试是无法检测、无法关注的,由此就认定了“知识和技能”仍是教育最首要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追求;或者把“三维”当“三类”,只是把三维目标简单地叠加,割裂了“三维”目标这个整体。
  下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
  1.理清作品中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
  2.结合景物描写,分析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
  3.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这个案例虽然设置了三个目标,但很显然这三个目标都是在一个维度上,都是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只是侧重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现不出三维目标的融会整合。其实《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像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画,语言具体可感,富于画面之美。这样的美文在动情诵读之后,更应该侧重知识基础上的能力提高,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让学生感受优美意境,获得审美愉悦,揣摩情味,积淀美感等,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的整合,更适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利于美文熏陶渐染功能的发挥。
  四、把握学情,灵活调整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教师绝不能单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挖掘,制定一些脱离学情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备学生”是更为重要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们可以从不同渠道、途径获取信息并不断接受其影响,已不再是白纸一张,因此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确立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一定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积淀、能力层次有所掌握,这样才能确立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不会只是写在教案上的形式,才不会落空。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梁玉俊老师一语中的,指出了备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不妨套用一下:“如果把备课比之为谱曲,那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是定准基调了。”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首要环节,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位教师都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起科学的备课观、目标观,在新课改的广阔天地中为有效教学谱写一首优美的乐曲,吟唱一首欢快的歌谣。
  
  参考文献:
  [1]梁玉俊.对“有效备课”的几点认识.
  [2]于孝华.让语文教学充实有效.
  
  (作者系鲁东大学中文系2010级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思维的肇始,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它叙述简洁生动,含义丰富隽永。但时下有些文言文教师仍只是停留在字词句的翻译上,或者把它上成文学作品分析课,而忽视了其作为文学作品的特质,对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美的感悟。如何尽快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文言文的课堂?作者认为一要抽丝剥茧,其义自见;二要一视同仁,和谐互动 ;三要善于移花接木,完善自我;四要学以致用,创设情境。  关键词: 文言
摘 要: 化学新课程高考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化学新课程高考的发展方向如何?已经实行新课程地区的化学高考有怎样的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化学高考试卷为例,从确立新的化学知识观、尊崇新的化学能力观、倡导新的化学课程观等三方面对化学新课程高考的命题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化学新课程高考 命题思想 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在首批实验区已经推行5年多了,到2011年将在全国全面实行。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教学手段上看,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学生认知图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实践最主要的是集中在课堂教学上。作者在《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和方法,努力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和学科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 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数学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发展理论的出新与教育评价的滞后
摘 要: 化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一些做法。  关键词: 化学试卷讲评课 教学策略 形式    要想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必要的化学练习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也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
摘 要: 作者以实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双临界问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弹簧 接触弹力 摩擦力 双临界问题    一个物理问题中,往往会涉及几个物理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遵从不同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有先有后,在前一个物理过程与后一个物理过程之间,必然存在这样一个状态——临界状态:此前为一个物理过程,此后是另一个物理过程,所以临界状态是从一个物理现象(状态、过程)变化为另一个物理现象(状态
摘 要: 现代高中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引导得当,相信这不会成为一件棘手的事。作者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出发,认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正视经典爱情题材作品的解读,用经典爱情题材的解读去熏陶感染学生,将会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价值观,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正是给他们爱情的憧憬找到了一个出泄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经典爱情题材 爱情价值观     现在一些高中学生谈恋爱已不是罕见的现象,暗送秋波
摘 要: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是学生内在能动性的真实反映。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就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方式,培养高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 能力培养    人类具有社会性、自然性等特性,实践探索未知问题或现象是自然性的具体显现。布鲁诺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学生作为具有能动特性的客观存在体
中考试题凝聚着中考命题专家们的智慧,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命题的导向,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学生应深入研究中考试题的解题方法,抓住一些问题中的本质属性和蕴含着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从中总结规律,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下面是我对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题中第29题的思考和获得的启示。    一、试题及其解析    问题解决:例1.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
摘 要: 中职学校不少数学课堂延续着传统的应试课堂,在这里,教师苦恼,学生无奈,人文欠缺。因此如何利用数学的人文属性打造和谐主动的课堂,让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分析了中职人文数学课堂的必要性,并探索人文数学课堂的几种策略途径。期盼能用数学特有的人文资源,打开矛盾缺口,激活数学课堂。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人文数学课堂 策略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