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无分数评价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tong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0年滨州市中考的大幕缓缓落下,一个字眼儿——无分数评价,已经被真正从政策字眼儿拉到一线思品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中来了,已经不是什么狼来了的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我不禁要说一句话:无分数评价,我们思品老师准备好了吗?
  
  一、何为无分数评价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允许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这里的“无分数”只是日常考试测验的无分数,而且也不是绝对的无分数,是一种广义的“分数”。这种评价旨在改变传统教育教学“分分计较”的评价模式,倡导学习过程中的多元激励,采用激励性点评、多样化等级评估、成长档案记录袋、各式喜报、才艺展示台、各种证书状元等多种形式,从学生成长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无分数评价和有分数评价之争
  
  常言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数评价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有目共睹。因此很多老师把考试当作了法宝。而常常忽视传统评价方式诸多显而易见的弊端:
  目标过于单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重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均不考虑。
  方法太过单一。由教育者制定统一标准进行评价,不考虑学生个人情况,一卷定终身。
  功能趋于单调。重在选拔,区分优劣,缺少对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的体现。
  分数评价操作中过分强调分数的甄别、排序,导致学生、教师、家长人人围着分数转,人为制造了太重的压力,也因此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无分数评价不会让学生一心关注分数、排名,则促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评语及错误的原因上,从而积极修正错误,从而更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如何进行无分数评价
  
  无分数评价旨在使学生学生从原来的只关注考试分数。转变成关注自我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关注个人成长。那么如何进行无分数评价下的教学呢?
  
  1 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把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作为最基础性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健全人格教育的过程性、体验性,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2 构建和谐化课堂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用亲切、真挚、富有信任感的神态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与学生就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微笑,对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都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3 让考试试卷成为“书面谈心”的有效平台
  考试不是目的,但是必要的形式,是考试就要用到“考卷”。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最能使人的潜力发展到极限。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试卷题目旁边多写一些“有进步”、“解法真是太好了”、“很有创意”、“你真棒”、“以后要认真听讲”、“要多问问题”“此题错误的原因是……”等鼓励性的批注或建设性的建议,与学生进行“书面谈话”,对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当学生拿到考卷时,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分数与“无情”的勾叉了,也许就是这些简单的批注,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了爱的桥梁,能使原本天赋一般的学生走向辉煌。
  
  4 记录学生的点滴成长
  我们倡导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开放的成长记录,他们与日常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大小不等的三个同心圆,内圆为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中间是综合素质评价,外圆则为成长记录。为了及时作好学生学习过程的记载,切实实施有效的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抓好。平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一些评价表做好这一工作。
  在这个综合、动态的“档案”中,学生的每一点成长、每一个特长发展都一目了然,不但方便了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况,方便了老师进行班级交接时了解学生情况,更便于学生及时反思和总结自己,达到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目的。
  我们相信,只要一如既往地开展学生日常考试无分数的多元评价,一定能使评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教育的起点和过程都意味着对生命的关注和造就,只要我们不辍耕耘,教育的田园中就会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生命的桃李定会缀满枝头,芬芳四溢。
其他文献
在电力系统中,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起到一个明显的断开点的作用。如果操作隔离开关把手分、合后,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有一相或几相不能分、合,在操作人员检查不到位的情况
运输收入进款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收入内部审核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各营业站收入核算电算化、信息化后发生的变化向收入内部审核人员提出了挑战,虽然并不改变审核的
[摘要]要做到语言美的关键是心灵美。“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加强思想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语言的表达,既能体现学生的思想水平、文字表达能力及智力发展水平,又能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得到综合训练,同时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字、词、句、篇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美 语文教育 素质教育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是流于形式,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思考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但是,教师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能否使自己的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同时又能充分运用心理规律,组织课堂教学,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良好的教学心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心理的把握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我一直有一种困惑:为何学生对这门课程“无情”?——学生往往对本课程常怀厌恶之情:为什么学生对这门课程“元理”——不少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师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他们不愿意听老师讲理,行为上往往不理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想法,势必影响其学习效果,难怪本课程教学低效,甚至无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发现:还是应试教育惹得祸——平时大家都死死得盯住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分数之外的许多“隐形”的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注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坚持面向全体、重视个体,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活动为操作手段,以班级考核激励机制为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点教育;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激烈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因心理疾病产生行为异常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给我们从事学生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多要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实践,润物无声地让学生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丰富创造的源泉,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很有帮助。    一、回归自然生活,在
介绍了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提升泵房沉井施工方案,包括沉井的制作、沉井的下沉、沉井下沉的观测、沉井的纠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