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漂白事件:公众为何宁信小学生?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已发酵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后,中国食用菌协会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相反,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12月5日新华视点)
  一个是“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个是“政府部门监测九成多合格”,巨大的反差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工商局工作人员称“小学生的检测不科学”,公众却一边倒地站在了小学生一边。所谓权威官方检测结果遭遇公众如此冷遇,背后的信任危机着实值得深思。那么,在“蘑菇被漂白”事件上,公众为何宁信小学生呢?
  首先,这是公众对于食品安全普遍担忧的反映。随着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无良商家为了疯狂牟取利润在人命关天的入口食品上的所作所为,已经没有什么再能让人感到震惊了;相反,公众早已“审毒疲劳”,无非只是换了一个陌生的化学名词而已。在“还有什么能够放心食用”的担忧语境下,某种食品被曝出添加了某种非法物质,人们除了选择相信,还能有别的想法吗?
  其次,这是因为小学生与政府部门的利益关切完全不同。人们相信:小学生只是出于求知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驱使,是不带有任何个人私利的“第三方”;可是政府部门呢,部门政绩的私利关切就多得多了。在这两者之间,公众当然更为愿意相信无私的第三方。这实际也给建立类似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带来了启示:不仅需要政府机关的检测,更需要社会第三方的检测。
  更重要的是,面对小学生张皓调查漂白蘑菇所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公民精神,有关部门既不肯定赞扬更不感谢监督,反而在未与调查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就直接判断“小学生的检测不科学”,这无疑是一种权力的傲慢与偏见。凭什么证明你的抽样检测就一定是科学的呢?有关部门是否已经自大地认为这根本无需证明?既不邀请市民代表参与选样过程,也不邀请中介科研机构参与检测过程,顾自高高在上地宣布一个“权威检测报告”就算完事,这种“澄清”问题的态度无法让人接受。
  小学生对漂白蘑菇的调查,主要的价值其实根本不在于过程是否科学,而在于背后探索事情真相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宝贵精神。敢于提出质疑,并通过合理的方法去动手求证,这才是当下最为缺少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有关部门一个“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的武断评价,简直就是对小学生求知精神与公民精神的一种无情打压。即便是在这个意义上,公众也必然会对小学生张皓力挺到底。
   (来源:《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想使学生的文章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就必须要不断加强作文训练。要真正达到作文训练的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如果没有素材或者材料不够充分,根本就谈不上作文,要写好作文更是不可能。因此素材的积累对写好作文来说非常重要。可是怎么样去积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校政治组率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并积极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我们创设了一种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以导学案导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模式。以下是我校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1)实用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突出“实用”二字,我们认
《新感觉派小说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之一种。选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徐霞村、黑婴、叶灵凤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共二十三篇。  新感觉派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支流,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受欧洲表现主义、结构主义文学的影响,创作上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印象投进客体中去,以创造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创造所谓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把追求新奇的感觉,
经历了伦敦奥运会的一系列事件,体操、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我有点激动,为什么?我们诗文孙杨破纪录,被质疑!我们双羽战术运用,被说消极比赛!我们自行车夺冠,被说申诉要罚款!赛后确认错判丁宁,却不道歉!陈一冰被“亚军”!呈现“势如破竹”之势的中国体育遭遇世界的围攻,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也在遭受侮辱。  这就是伦敦奥运吗?  《温哥华太阳报》发表观点:“现在看来,伦敦奥运会似乎正在努力成为有史以来最差的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穿越了时空隧道,跨越了世纪长河,直到今天,仍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启发教育  孔子创设了启发式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就是说不到学生反复思考仍不得其解时,不要轻易将答案告诉他。注重了主动、启发诱导,而不越俎代庖,体现了学生的个体性。他主张因材施教,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分别予以指导。根据学生
中国的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优美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的风筝就是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为人们喜闻乐见。为此,我园选择了《风筝》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带领幼儿进入这独特而绚
摘要:本文以高三微专题复习之“安徽宣城传统造纸业的经世沉浮”为例,通过“情境感悟,渗透文化”、“文化为体,探寻原理”、“践行文化,提升情感”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地理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傳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也凝聚着中华
当代小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责无旁贷的,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塑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就优化作文评语的重要性谈了点看法,也对优化作文评语的具体做法谈了点体会。优化作文评语的具体做法就是:赏识性的评语,能调动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情感交流式的评语,可以抚慰学生的心灵;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可以让学生受到熏陶。  [关键词]优化 评价 激发 提高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
在语文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出课堂在语文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下面,我就根据近几年来的从教经历,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初步的探求。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对教学来说,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