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仿生眼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拥有仿生眼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远距离精准打击;视觉受损的盲人,通过植入仿生眼,就能完全恢复视力……。不要以为这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实际上,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如电影中那样理想化的仿生视觉装置,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视网膜是人眼看清世界的关键。高性能的仿生眼,必须以优秀的人工视网膜为基础。中国香港科学家联合美国科研团队,开发出一款高密度半球形人工视网膜。研究人员表示,由该人工视网膜组装的EC-EYE仿生眼,首次在外观上成功模仿了人眼,某些指标理论上能与人眼媲美。
  眼睛是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重要的感觉器官,对人类来说尤其重要。据了解,人类所获取的环境信息中,有大约80%来自眼睛。
  光从外界进入眼球,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再聚焦到视网膜,视网膜将获得的信息转换成生物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会自动解析信号生成图像,这就是视觉形成的整个过程。
  人眼所具备的宽广视域、高分辨率和高感光度等特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视网膜。据了解,人眼的视网膜面积虽然还不到5平方厘米,但上面有约1.37亿个感光细胞,其中约1.3亿个是杆状的视杆细胞,用于感觉弱光和黑白视像,约700万个是锥体状的视锥细胞,用于感觉强光和彩色视像。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眼视光学系副主任黄焱指出,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一台相机,角膜是镜头,视网膜就像是底片。视网膜上的图像信号传到大脑中,就能形成人的脑海中的视觉印象。
  但是,人的眼球又不同于相机,人眼中的网像与外界环境,也并不是像照镜子一样的简单映射关系。正常人的左右眼受大脑调控,能够保持一定的位置关系,可以获取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同图像片段,再经过大脑融合,生成统一的环绕立体图像;动态环境中,甚至在快速奔跑的状态下,人眼依旧可以获取稳定的图像。此外,人眼还具备自适应光线能力,不论光线强度如何,都能够自动进行亮度适应。
  当前造成大部分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一旦视网膜受损,人眼就无法接收光线信息,无法产生视觉信号。仿生眼能否帮助人看清世界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能否模拟精密的人眼视网膜结构。
  人眼视网膜构成十分复杂,尤其是视网膜的凹半球形状,历来是仿生眼研制难以突破的一大难题。
  人眼的晶状体呈弯曲状,光线通过晶状体后会发生弯曲,这样形成的图像通常是曲面的,人眼视网膜恰好可以对曲面图像进行完美捕捉。但以往的视觉装置是利用平面传感器来捕捉曲面图像,无法对图像进行完整聚焦,部分区域会模糊不清。本次中美研究者发明的半球形人工视网膜,通过制造成凹半球形状,成功解决了图像无法完整聚焦的难题。
  在制造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一种钙钛矿光敏纳米线扮演“感光细胞”,通过将其紧密排布在半球状衬底上,来模拟人眼视网膜的构成。经过测试,该人工视网膜的光敏感度效果与人类的视网膜几乎相当。同时,它还能在接受光刺激后的19.2毫秒内做出响应,并在23.9毫秒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比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40~150毫秒的响应和恢复时间要短得多。
  那么這种仿生眼可以完美替代人眼吗?答案是否定的。
  黄焱指出,正常人眼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到的发光点约有100万个,这些发光点能够组成清晰的图像。人工视网膜虽然可以达到相应的性能指标,但是稳定性还难以保障。
  此次引发轰动的仿生眼,虽然获取图像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传输的电子信号,与人眼的生物信号并不完全一致,二者无法实现充分转化,对中枢神经的刺激效果也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完全破解大脑处理生物信号的工作机制,所以人工视网膜何时才能完全替代人眼视网膜,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由于电化学设备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因此人工视网膜也需要更多的测试来完善,以延长使用寿命。
  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人眼,但是“在不考虑体积、功耗的情况下,仿生眼的部分性能可以远远超过人眼,例如极限视觉距离、显微视觉能力、红外观测能力等”。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实验室主任张晓林说,人工视网膜虽然还无法让失明患者完全恢复视觉,但至少能做到让他们识别物体模糊形状等,一定程度上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
  同时,张晓林指出,虽然仿生眼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待大力推广,但是在智能机器人开发方面,仿生眼与人丁智能芯片的结合,已经成功开展应用。例如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可以在快速移动的传送带上准确地抓取物品。另外,仿生眼还有望应用于无人驾驶、无人机导航、体育赛事全自动跟拍等领域,让未来的机器人更加智能。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6月23日,标题有改动,原标题为《超级仿生眼问世 部分性能超越人眼,完全替代还差得远》,有删改)R
其他文献
德育贯穿于教学发展的始终,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健康地成长及发展.而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小学语文受到了
新时期下我国对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做好情感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为他
语文是一门贯穿学生小学到高中学习生涯的重要学科,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学就开始培养.而阅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进行阅读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
摘 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我们完成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表现特征。如何更好地实施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需要对所处的现状进行一定的研究,并结合一定的策略进行应对,使得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阶
当今社会在飞速地发展,不仅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教育方面,也在飞速地发展.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现在所有人都十分重视的一个话题,从幼儿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汉语是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儿童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并利用传统文化的因素,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语文课堂,那么传统文化将是激发语文课堂活力的一泓清泉。如何才能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渗透渠道,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笔者做了以下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一、 追根求源,拓展学生的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中职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