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启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m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很多物理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又服务于生活。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学习观很重要。同时,中学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对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做介绍。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生活化教学 高效课堂
  实践表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时,整个课堂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效率也很高。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效果明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基于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解读,物理生活化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体现学生的生活,并能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的指导,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教师教学形式与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的生活化,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物理知识生动化。
  二、生活化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生活化教学是教学活动本身的需要
  生活创造了教育,教育是“生活所原有,为生活所营造”、“教育与生活是同步的”[1]。师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对教育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反映在教育活动中。比如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活动中事例的列举等方面,都会体现出师生在日常的生活痕迹,打上日常生活的印迹。教学活动与师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师生的生活经历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教育活动反映师生的日常生活。所以,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本身需要。
  2.生活化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本身的需要
  在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中,许多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反映。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大部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又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一般规律。如关于万有引力的发现,是由牛顿观察生活中的苹果下落而思考得来的,同时,这个规律又解释许多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离开了现实生活的物理,根本算不上是一门科学。没有物理学理论,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社会不会进步如此快,离开日常生活,物理教学将显得乏味而且无用,所以说,生活化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本身的需要。
  3.生活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发挥实际作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如果学生只能解答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规范的物理学科习题,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最大失败。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4.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学习观
  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培养中学生科学地物理学价值观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在物理学领域所能取得的成就。生活化教学,把物理课堂和师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价值观,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
  1.中学物理教学观念生活化
  人们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指导的,要改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3]。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与生活往往是分离的,生活是生活,教学是教学,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阻碍着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和发展。要想很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从思想方面入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树立生活化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应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树立物理生活化观念。
  2.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物理知识、利用物理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实验生活化,让实验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焕发出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练习题生活化,生活化的练习设计,让物理知识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生活真有趣,物理真有趣。
  3.中学物理教学方式生活化
  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必要了解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并以此确定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创设生活化情境应具有生活性、探索性、适切性、开放性和生成性。
  四、结语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长期以来深受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的影响,忽略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致使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低落,物理学习素养不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对解决这样的问题很有效,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在教学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孙彦勋.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1(08).
  [2]韩雪琴.中学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创新性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
  [3]杜春娟.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度”[J].现代教育,2011(05).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地理素质是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地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学地理教师应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途径加强地理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把教育目标
现行思想政治教材编写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能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如何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索带来无穷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过程,这应是新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
电化教学是地理学科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由于地理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时间的无限性和有些地理内容的抽象性,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此必须借助电教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电化教学利用录像、幻灯、实物、模型、挂图、标本等教学工具,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地理电化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这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同能力。如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
摘 要: 离开质疑,物理学将无从发展,中学物理教学中,“自主质疑”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中学物理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就“自主质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意义进行分析,旨在推动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使之变得更科学合理,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自主质疑 中学物理教学 学习特征 学科特征  一、自主质疑的概念  1.自主质疑分析  “自主”,在这里指的是“学生主动地”,质疑,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物理学习中,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归纳出了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实施步骤,并结合案例对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做了讨论。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探究性学
摘 要: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教材虽然有所调整,但由于受高考等客观因素的牵制,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反而使高、初中之间的“台阶”加高了。本文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和中考在考查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再跟高中物理进行比较,找出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然后从四个方面介绍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过渡到高中的物理学习,学好高中物理。  关键词: 初高中物理教学 学习策略 过渡  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