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以往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已经不具备适用性,版画作为一种新型美术教学形式,已经成为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一部分。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都比较独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文章主要分析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价值及具体实践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该课程效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版画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以文本临摹为主,而是引进了实践操作类课程、手工课程等,使美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版画教育作为其中一种,教育价值突出。美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授他们版画的刻、压、撕等技巧,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版画制作技艺及方法,为后续美术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价值
(一)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单一以绘画为主的美术教学方法,版画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制作方式,都非常有趣。与简单在纸上绘画不同,版画制作过程复杂,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制作版画过程中也会用到很多材料,课程形式灵活,教学内容丰富,容易激发小学生的课程兴趣。版画的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学生既要付出体力劳动,也要付出脑力劳动。因其与传统美术教学在表现方式上不同,故而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拓展小学生美术想象思维
版画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基础材料,而且取材方便,这种美术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中小学师生青睐,也日趋成熟。无论是小学生随手丢弃的一张废纸,还是小花坛里的一段枯木,都能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日常版画学习及教学中。当小学生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带到课堂中,用于版画制作,这无疑非常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求[1]。
(三)培养小学生的手工创作能力
小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想象力丰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应该扼杀小学生的童真,限制其想象力,反之,要借助多样化的美术课堂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使其具备发散性思维。版画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空间和自由,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收集到的素材制作版画,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凸显了美术教学价值,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培养都十分有益。
二、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方法
版画与通常意义上的绘画不同,它具备实践性特征。除了要求学生绘画之外,还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制作等,通过刻、画、剪、压、撕等一系列操作,将创作对象以版的形式呈现出来,继而再利用已完工纸板拓印成画。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序多而复杂,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其审美情趣培养,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尽显。
(一)挖掘生活素材感知审美
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美术课程学习要求,营造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以此为背景,对版画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予以确定。美术教师要带领小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素材,继而应用到版画创作中,以此为载体,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美术综合素养。例如,制作版画之前,美术教师可鼓励小学生在脑海中搜寻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旅游景点,尝试着将草图画出来,然后一步步引导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版画制作技巧,鼓励他们把之上的画印到板上,继而使用刻刀将不需要的部分一步步刻掉,继而磨墨、拓印、补墨等,使每个人都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版画作品[2]。
(二)讲求创新彰显艺术魅力
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决定了其面对新奇事物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美术教师要以版画教学为契机,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实现版画教学及美术课程创新。美术教师向小学生讲授完版画制作技巧之后,给小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或者借助网络多媒体,以视频、动画形式等,向小学生直观呈现版画的制作过程,使他们熟练掌握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辅之以自身的创意,将脑海中的想象以版画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该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良好的版画学习环境,彰显版画艺术魅力。
(三)以文化传承丰富版画形式
版画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版画教学,美术教师要注重版画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除了直观课堂体验之外,还要向小学生普及与相关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赋予小学生以文化感悟和情感体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及美术素养提升。作为一种新型美术教学形式,版画颇受小学生青睐,美术教师除了教授小学生版画制作技法之外,还要带领他们追本溯源,从文化传承角度增强对版画的了解,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内涵。
(四)通过师生互动,增强课程内涵
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小学生营造开放的美术学习环境,使其通过亲身体验版画制作,感知美术课堂魅力,增强该课程内涵。以木板年画制作为例,教授小学生版画制作技艺之前,美术教师要为小学生讲解我国传统版画的渊源、制作方法、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并向小学生普及木板年画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该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指导,与小学生一起探讨能够应用到木板年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向小学生展示优秀的木板年画作品,供其借鉴分析等。美术教師要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共同参与到教学实践和评价中[3]。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和素材比较丰富。无论是美术教师,还是小学生都要明确小学美术教学内涵,丰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及形式,依托版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非仅限于绘画能力培养,使小学生在制作版画过程中,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达到良好的版画创作效果,实现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丽娜.审美 启智 文化 内涵——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学研究,2014,(4):213-214.
[2]赵春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6,(3):206-206.
[3]庄珊婷.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4):7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版画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以文本临摹为主,而是引进了实践操作类课程、手工课程等,使美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版画教育作为其中一种,教育价值突出。美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授他们版画的刻、压、撕等技巧,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版画制作技艺及方法,为后续美术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价值
(一)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单一以绘画为主的美术教学方法,版画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制作方式,都非常有趣。与简单在纸上绘画不同,版画制作过程复杂,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制作版画过程中也会用到很多材料,课程形式灵活,教学内容丰富,容易激发小学生的课程兴趣。版画的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学生既要付出体力劳动,也要付出脑力劳动。因其与传统美术教学在表现方式上不同,故而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拓展小学生美术想象思维
版画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基础材料,而且取材方便,这种美术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中小学师生青睐,也日趋成熟。无论是小学生随手丢弃的一张废纸,还是小花坛里的一段枯木,都能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日常版画学习及教学中。当小学生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带到课堂中,用于版画制作,这无疑非常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求[1]。
(三)培养小学生的手工创作能力
小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想象力丰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应该扼杀小学生的童真,限制其想象力,反之,要借助多样化的美术课堂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使其具备发散性思维。版画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空间和自由,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收集到的素材制作版画,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凸显了美术教学价值,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培养都十分有益。
二、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方法
版画与通常意义上的绘画不同,它具备实践性特征。除了要求学生绘画之外,还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制作等,通过刻、画、剪、压、撕等一系列操作,将创作对象以版的形式呈现出来,继而再利用已完工纸板拓印成画。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序多而复杂,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其审美情趣培养,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尽显。
(一)挖掘生活素材感知审美
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美术课程学习要求,营造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以此为背景,对版画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予以确定。美术教师要带领小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素材,继而应用到版画创作中,以此为载体,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美术综合素养。例如,制作版画之前,美术教师可鼓励小学生在脑海中搜寻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旅游景点,尝试着将草图画出来,然后一步步引导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版画制作技巧,鼓励他们把之上的画印到板上,继而使用刻刀将不需要的部分一步步刻掉,继而磨墨、拓印、补墨等,使每个人都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版画作品[2]。
(二)讲求创新彰显艺术魅力
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决定了其面对新奇事物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美术教师要以版画教学为契机,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实现版画教学及美术课程创新。美术教师向小学生讲授完版画制作技巧之后,给小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或者借助网络多媒体,以视频、动画形式等,向小学生直观呈现版画的制作过程,使他们熟练掌握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辅之以自身的创意,将脑海中的想象以版画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该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良好的版画学习环境,彰显版画艺术魅力。
(三)以文化传承丰富版画形式
版画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版画教学,美术教师要注重版画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除了直观课堂体验之外,还要向小学生普及与相关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赋予小学生以文化感悟和情感体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及美术素养提升。作为一种新型美术教学形式,版画颇受小学生青睐,美术教师除了教授小学生版画制作技法之外,还要带领他们追本溯源,从文化传承角度增强对版画的了解,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内涵。
(四)通过师生互动,增强课程内涵
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小学生营造开放的美术学习环境,使其通过亲身体验版画制作,感知美术课堂魅力,增强该课程内涵。以木板年画制作为例,教授小学生版画制作技艺之前,美术教师要为小学生讲解我国传统版画的渊源、制作方法、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并向小学生普及木板年画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该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指导,与小学生一起探讨能够应用到木板年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向小学生展示优秀的木板年画作品,供其借鉴分析等。美术教師要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共同参与到教学实践和评价中[3]。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和素材比较丰富。无论是美术教师,还是小学生都要明确小学美术教学内涵,丰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及形式,依托版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非仅限于绘画能力培养,使小学生在制作版画过程中,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达到良好的版画创作效果,实现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丽娜.审美 启智 文化 内涵——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版画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学研究,2014,(4):213-214.
[2]赵春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6,(3):206-206.
[3]庄珊婷.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