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文本阅读教师大多侧重诵读、了解文章内容及对字词句的讲解,这种阅读的教学行为只是阅读的表层阶段。教师应该回归文本本身,以文章的内容为基础而不局限于文章,加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拓展模仿,让学习的文章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点和起点,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 拓展模仿 情感体验 提升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文本阅读指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句、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然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对于文本阅读教师大多侧重诵读、了解文章内容及对字词句的讲解,这种阅读的教学行为只是阅读的表层阶段。其实教师应该在文本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口述、对语言的运用、内容的还原和情感体验,回归文本整体本身,使学生的文本阅读欣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一、课文的诵读不仅是朗读背诵,更要读出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美。
  小学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充满情感色彩的,符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心理特点。因此对于文本的诵读不能只停留于能读会背的层面,还应读出语言的美、节奏的抑扬顿挫感,读出文中融入的情感。教师要把这些作为提高学生诵读的提升点加以重视,使学生深入文章,做到用心读,通过诵读和文本对话。
  例如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诵读开头写小熊孤单没有朋友时,语速要慢一些,语调要低沉、郁闷、哀叹,把它内心的这种情感读出来。而诵读小熊栽树成荫后小鸟、小鹿、小象、小猴等动物跑来住下和它成为朋友时,语速要快一些,语调要欢快、干脆,要读出它此时高兴、喜悦、激动的心情。要让学生在对比前后语速、语调变化的诵读中感受小熊内心情感的变化,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和文中的动物交谈。
  二、把对文章的归纳口述、对修辞句的理解、对内容细节的画面化还原作为阅读能力的提升点。
  1.重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口述
  小学教材中的文章一般故事性强,内容少,适合归纳口述训练。教师可以把这项训练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瓶颈的突破点。归纳内容是对文章内容的抽丝剥茧,去雕饰、留主干,提炼文章的纲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笔者曾和初中、高中的同行交谈,他们常常感叹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归纳能力较弱,也都认为应该在小学接触文章时就开始培养这种基础阅读能力。口述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对文章的再处理,既是对原文的展现,又可以有所创新,让内容更生动、丰富,大力提高学生的口才和思维敏捷度。因此对这两项训练应该在课堂上实施。
  例如四年级下册《最佳路径》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完归纳内容:建筑大师格罗培斯选取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开始虽经多次修改但不理想,后来他在回程路上看到一位老太太让人自由选取葡萄,从中受到启示按人们的选择铺设路径,最终取得成功。这是提炼文章的纲要和主要情节。然后口述时以归纳的内容为纲,对文中一些细节可以加入学生的想象,如格罗培斯修改不理想设计时的沮丧失望的神情、路人在葡萄园采摘时的高兴欢快的情景、人们到迪斯尼乐园时是如何选择路径等,这些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提高对文章内容的整合度。
  2.注重对文中修辞句的拓展模仿
  文中修辞句是文章写得最生动形象的地方,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这些句子大多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形象具体而生动。教师在文章学习时要突出对它们的讲解、拓展模仿,训练学生对修辞的运用,对事物形象化、生动性的描写。学生无论是低年级写话还是高年级写作,都离不开这些描写,只有在阅读时拓展模仿学生才会运用这些修辞,才能提高学生写作中的描写能力。
  例如二年级上册《秋游》中“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这句话,运用比喻把白云比作“白兔”、“绵羊”,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拓展模仿,白云可以比喻成“山峰”、“羽毛”、“大象”等,拓展为草原、森林、大地可以比喻成什么。又如“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使用的是排比句,可以让学生使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加强铺排描写训练。
  3.对文章内容画面化的还原展示
  小学文章大多文中有画,小学生对画画非常喜欢。因此对于文章的学习应该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画面化还原展示上,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内容的构思、色彩、角度等。学生在画面化还原过程中了解文章描写的内容、层次、构成,加深对文章选材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再次裁剪、丰富、创新。
  例如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连环画还原老鹰如何带领小鹰学飞的情景。第一幅画是小鹰飞到大树上的情景,第二幅画小鹰飞到大山上,第三幅小鹰飞到高空中,第四幅可以拓展为小鹰飞到白云上,再辅以文字说明老鹰、小鹰的对话。这样几幅画面就能展示整个文章内容,形象具体而富有对比性,比老师讲解给学生的印象要深得多。
  三、培养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心理素养。
  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思维等不同而异。这些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文章解读情感碰撞的火花,是弥足珍贵的,教师应该加以培养和重视并加以引导,让学生的这些情感火花更闪亮、更富有色彩。个性化情感体验是学生语文心理的组成部分,是语文与学生情感的纽带,但要做到因人、因材而变化。因此要重视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语文心理素养。
  例如三年级上册《三代麦子》学习时,对于小猪、小牛、小猴的态度,如果按照教师的讲解是批评小猪、小牛,赞扬小猴。其实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倾向,如有的学生认为小猪很现实有东西就吃没有错,小牛做得很好,先吃别的东西再吃麦子,而小猴不太现实,不吃麦子,冬天不吃东西不就饿死了吗?对于他们这些想法感受,教师要予以肯定,不能否定,这是学生从他们现实的角度思考应表扬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小学生的阅读既要注重传统教学侧重文章的字词句,又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文章本身,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想象、还原和情感体验等,以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作为提高能力的切入点。让学生阅读文章而不局限于文章,加强拓展模仿,让学习的文章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点和起点,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性rn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技术领域中的一门新兴课程,它具有很强的时代发展特征.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能力,因此学习的生活化是最前沿的特点.所以
期刊
摘要:近年来,艺术学成为一种时尚,更多的学生都挤进艺术院校,希望将来能够从事艺术工作。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艺术理论学科在教学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首先分析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艺术理论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对艺术理论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文化 艺术理论学科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目前,在我国的院校中,课程的设
使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在不更换元素灯情况下,一次进样测定土壤水溶盐组成中钙、镁离子含量,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小于5%,测定速度显著提高.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
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问题。中高职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高职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
摘 要: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促进语文教学过程的变革,使得语文学习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进行,应着手于: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阅读教
当下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可以说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特别是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对国民身体健康系列措施的实行,人们更加意识到体育意识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作为高
摘 要: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阅读感悟,需要学生能够真正而有意义地读起来,需要学生通过读进入教材文本的境界。教师则有必要思考让小学生读中入境的相关问题,也只有将这样的问题思考成熟,学生才能真正阅读感悟甚至是创新意义上的感悟。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读中入境 策略思考  语文教学说得比较简单一点,其实质恐怕就是阅读和习作这样两大板块。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说得比较简单一些,其根本不就是让学生读一读?但
摘要:钢琴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声乐演唱进行伴奏。近几年来,声乐艺术和钢琴艺术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两者的结合点就是所谓的声乐钢琴伴奏,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指导模式,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声乐钢琴伴奏者扮演的多重角色进行分析,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论述,从而为琴乐的更好融合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声乐 钢琴伴奏者 角色定位  一、声乐钢琴伴奏者的多重角色  声乐演奏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