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要强化诵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强化诵读。在读中掌握字词的读音与意义,在读中习其句读,在读中品味精妙的语言,在读中感受人物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诵读 学习兴趣 阅读能力
  
  文言文该怎样教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无疑是诵读。下面就以《项脊轩志》为例,具体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意义,以及诵读的一些方法、技巧。
  一、在读中掌握字词的读音与意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异读字和多音字,要流畅地诵读首先要扫除这些字音上的障碍。教师要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后,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把生僻字、异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查找到,并批注在课文里,然后再安排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强化这些字词的读音。
  生僻字,就是现在基本不用或完全消亡的古代词语。由于这些词语远离我们的生活,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①“旧时栏楯”中,“楯”音shǔn,横的栏杆。②“迨诸父异爨”中,“爨”音cuàn,灶;异爨,分家。③“余扃牖而居”中,“扃牖”音jiōngyǒu,关闭窗户。对于这些字词,不仅要读,而且要边读边写,边写边记。异读字,就是因通假等原因读音发生变化了的字。如:“以当南日”中,“当”读dǎng,通“挡”,遮挡。这类字词一定要放在句子中理解,通过对整句朗读来强化。多音字,主要是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读现象。如:①“令人长号不自禁”中,“号”读háo,哭。②“凭几学书”中,“几”读jī,案几。这类字词要明确用法,用法不同读音就要注意。
  还有一些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学生很难掌握,也必须通过读来感受、区分。如“也”字用法,本文有两处:“且何谓阁子也”、“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前一句是归有光妻子转述小妹们好奇的询问,要读出疑问语气;后一句介绍枇杷树的来历,要读出陈述语气。
  二、在读中习其句读
  首先要会断句。古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的,所以古人读书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习其句读”。不恰当的停顿会读破句子,改变文意。我们课本上所选的文言文虽说专家为方便我们阅读给它们加了标点,但仍存在着句内停顿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字词的用法和文意,适当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才不致误读。例如:①室仅/方//丈——方丈,意思是方圆一丈。“方”与“丈”是两个词,中间要通过短暂停顿来断开,如果连读为一个词,就会理解为“寺院的主持”,讲不通。②雨泽/下//注——下,名词动用。下注,意思是向下流。“下”与“注”之间也要通过短暂停顿来断开。
  其次要读出内在节奏来。有些课文具有骈散相间的特点,多是骈散并行,以散为主。这些文章全篇或者部分段落用对仗或铺排,讲究词藻华丽,讲究押韵,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诵读这样的课文,就要依照对仗或者铺排的内部结构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效果。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三、在读中品味精妙的语言
  文言文教学还必须要把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通过读去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领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对语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反过来又会促进诵读。例如在品味“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一句时,可以采用删去法,删去“矣”字,让学生朗读,比较情感的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矣”字带有感叹的意味。在封建社会,大的家族往往聚族而居,不轻易分家,归有光家现在却是“诸父异爨”,家道没落已经很感伤了;现在“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由“篱”到“墙”更暗示了亲人间的隔阂加深,更增添了无限怅惘,因此“矣”字不可删。然后再引导学生,把“矣”字拖长音节,读出作者的感伤之情来。再如品味“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一句时,可以采用替换法,把“当”换为“或”,让学生朗读,比较品味。“当”是“必当”的意思,表现了祖母对归有光寄托了莫大的期望,希望归有光能仕途有成,并坚信孙儿一定会不负所望;“或”字就缺少坚定的信念。正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归有光到老都无法实现祖母的夙愿,所以才会“长号不自禁”。在品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用坚定语气重读“当”字,用自责、悲伤的语气来读“长号不自禁”。
  四、在读中感受人物情感
  文言文多是纪事写人的散文,虽然人物着墨不会太多,但形象鲜明。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诵读时要根据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个性、性别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口吻;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语气、语调,以达到更传神的效果。
  作品中人物情感,往往表现在人物的语言上,在朗读时要揣摩人物语言,洞察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如“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老妪转述归有光母亲的话,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问话,但母亲“嘘寒问暖”,语气急迫且充满担忧,充分体现出她对儿子无限的关爱。读此句时,心中要有慈母形象,语气稍微急迫点,突出母亲的关心。再如,写祖母时,有三句话:“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第三句前文已有涉及,不再赘述。第一句中“竟日默默在此”,是祖母看见孙儿如此认真读书的心疼与关爱;“大类女郎”是一句玩笑话,体现了祖母的慈爱,也可见祖孙间关系很亲密。读时,要用长辈口吻,带一点笑腔,突出祖母的慈爱之情。第二句是祖母的自言自语,也是祖母的真情流露,是对孙儿将来能够读书有成、光宗耀祖的期盼。读时,要用自言自语的语气,“则可待乎”要带点欣喜之情。
  抒情类散文,可以说作者的情感贯穿始终,作者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且多有波动,读的时候要把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突现出来。《项脊轩志》中归有光的情感有喜有悲,喜少悲多。喜的是,“室仅方丈”的小屋经过自己的一番修饰竟然别有一番情趣,自己在小屋里读书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因此,读第一段时,语气要舒缓,语调要平和,突出作者的闲适与满足。悲的是,家道没落、慈母早丧、祖母期望落空、爱妻早逝。读后几段,大多要用低沉的语调、感伤的语气,突出作者的无限悲情。需要注意的是,在读“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时,倒要注意略带点甜美的语气,突出爱妻因嫁入读书世家的得意与自豪,对此温馨场景的回忆,更突显了丧妻的苦痛。
  五、在读中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就是要把精妙的语言背下来,积累语言范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修养。背诵不能死记硬背,要讲求方法和技巧。背诵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还是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连句成段,连段成篇。仍以《项脊轩志》为例,全文共五段,第二段是过渡段,第一段写“多可喜”,后四段写“多可悲”,因此全文可以让学生分两次背诵,先背第一段,再背后四段,减轻难度。第一段分三层,分别是:介绍南阁子先前情况,自己修葺情况,以及自己在南阁子读书的情况。可逐层背诵,化难为易。后几段也可如此。在会背的基础上,也可以对诵读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尽情宣泄文章情感。
  当然,诵读重要,诵读的方法指导更重要。叶老说:“教师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加强诵读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等,并做好四个结合:自读和范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实践证明,唯有强化诵读,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和理解水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南通市2008年中考作文题:  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摘 要】只有春风吹过,三月的桃花才能绽放、盛开。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师只有在“思维”和“表达”两方面下功夫:“讲根源”“讲联系”“讲人文”“讲思路”“讲方法”“讲规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系统,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及人文情怀的培养,形成语文课堂上千朵万朵桃花盛开的壮丽场面。  【关键词】根源 联系 人文 思路 方法 规范    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
【摘要】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作文的命题源于现实,源于时代的变化,很好地担负了它所应当担负的责任——既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与生命,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投入,紧贴时代脉搏,写出个性、情感、意蕴,写出大气、健康、独到、深刻。这样,你的文章也就有了一种厚度——哲理的厚度,一种姿态——生命的姿态,一种境界——灵魂的崇高境界。  【关键词】时代 个性 人生 哲理    
【摘 要】写作最主要的是要提炼出观点,只有提炼出了一个或者一些站得住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深入浅出地阐述,文章才能“站住脚”。以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例,只有跳出“环保”这个怪圈,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高考作文 提炼观点 独辟蹊径    高考语文已经结束了,各地的试题也陆续浮出了水面,作为一个江苏本地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来说说我对今年江苏省
【摘 要】良好的班集体激励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受教育者心情愉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本文探讨了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摘 要】《春江花月夜》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情 景 理 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朵绽放在初唐诗苑的奇葩,堪称绝唱之作,其所产生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令人叹为观止。全诗共三十六句,从整体上看
【摘 要】黛玉的死是文学艺术的必然,是思想内涵里最有价值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黛玉不死,那么封建社会那残酷的吃人本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揭露,所以,黛玉之死,使《红楼梦》有了更深邃的思想,使读者用心去触及到了社会灵魂的更深之处,更使《红楼梦》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魅力。  【关键词】林黛玉 悲剧价值 思想魅力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他把黛玉安排在妒忌与愤恨中死去了。这样的安排也许
【摘 要】从成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推敲,思考成语在句中是否符合语意、是否合乎语法、是否构成语病,有时候解决问题会更有效、更便捷、更轻松,不失为破解成语题的妙招。  【关键词】成语题 语意 语法 语病    我们在做成语题的时候,常常从成语本身的角度思考使用恰当与否,常见的成语题错误有:望词生义、褒贬误用、谦敬不当、对象错位等。其实,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如果还能从成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推敲,思考成语在句
【摘 要】《蜀道难》文笔雄奇奔放而富有章法,构思瑰奇恢宏而紧扣诗题。整首诗情感奔腾起伏,笔法变化多端,想象奇幻莫测,语言参差错落,韵律锵锵高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一首“奇之又奇”的乐府诗。  【关键词】《蜀道难》 艺术特色 雄奇奔放 瑰奇恢宏    《蜀道难》是李白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品,是一首“奇之又奇”的乐府诗。诗中,诗人以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峻。其情感之奔腾
【摘要】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要获得高效,更要师生互动式的交流与合作,此时,作为老师的一方有三忌:不作准备,不造情境,不作计划。  【关键词】互动教学 讲评课 高三语文试卷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