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数学教师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兴趣; 培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14-01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数学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几点做法: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首先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宽松环境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并且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
  2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2.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2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3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 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3.1 允许学生“出错、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2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2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所以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江家齐主编 《教育与新学科》,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
  [2] 孔棣华、陈运森主编 《当代外国教学法》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
  [3] 张筱玮主编 《中学数学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4月
  [4] 龙立荣《创造创新条件,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通讯》2002年第4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09-02    嫦娥奔月的传说产生于人类幼儿时期,可以看成人类幼年的突发奇想。其间虽然有一代代幼儿、少年、青年和老年不断付诸实施,也不断遭受失败,但最终人类还是在上世纪实现了飞天梦想,亿万年前的理想化作了现实。  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我们时不时地会碰到幼儿提出的一些“奇特”、“怪异”的问题,特别是课堂教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04-01    中学作文是中学语文课必不可少的教学部分.纵观近年来学生作文答题情况,其中不乏写作内容泛化、情感虚化、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等诸种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作文的好坏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是我们教师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0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不仅让我想起了特级教师贾志敏曾执教的作文《一元钱和一只青蛙》。贾老师指导孩子写作文,不是理论家理论,而是请孩子与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12-02    语文课程改革历经十年,似雨后春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扮演改变了,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灵动而志趣,课上多了掌声,笑声。但作为授课者来说,为了迎合这种教学观念,太追求完美,反而使课堂多了点缺陷,似乎“语文味”少了点,“家常味”缺了点。课堂上所讲求的实效,
【摘要】 教师教育是当前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日本的教师教育发展尤为迅速。本文主要对学者关于日本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有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培养形式和教师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15-02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学习这门科学,研究这门科学是我们现在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然而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是当下呼声最高的。那么,怎样让语文课更有效呢?一.在解读文本时不要浅尝辄止。二.确定一两个核心目标,在课堂上专注扎实地去做,去落实。三.让我们的教学的流向始终明确的指向教学目标,直至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文本有效解读; 教材有效处理; 教学指向目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CAI课也在幼儿园中广泛应用,作用通过幼儿园CAI课件设计,并提几点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心理;CAI;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17-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