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美酒源远流长,群星璀璨。其中有一颗星格外耀眼,那就是“红星”。
“红星” 始建于1949年5月。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红星”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广泛的探索,凭借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了闻名遐迩的“红星”品牌。
红星二锅头酒可以说是京城百姓的杯中宠物,而了解二锅头酒渊源的人还并不多。别小看了这杯酒,它的背后有着几百年文化历史的凝结。清朝诗人吴延祁在《刘伶孤冢》诗中有云:“自古才人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说的就是这种酒。它是由中国北方的烧酒(亦称“烧刀子”)发展而来,京师烧酒作坊(俗称“烧锅”)为纯净烧酒质量,逐步完善了工艺:在用甑桶蒸酒时,将甑桶上方的锡锅内第一次放入凉水冷却流出的酒称为“酒头”,而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其口味最醇和、最香甜,称为“二锅头”。岁月流转,二锅头的酒香却愈发浓郁,得到了世代京城百姓的认可,成了北京的特产和名牌。
继承传统工艺的“红星二锅头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酿造工艺命名的白酒,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是个突破。红星牌商标是由国际友好人士帮助设计的。红星商标的含义深远:红五星代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红飘带代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红星二锅头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浸透了浓郁的京味,成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名品之一。
品牌是企业的旗帜,是进军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盈利的理由。50多年来,公司几代人拼力培育了“红星”品牌。
质量无疑是品牌生存的根本。“红星”酒在历次国家质量抽检中均为合格产品,荣获多项优质产品称号。红星特制二锅头成为国家质监局检测同类产品的标样,2005年,“红星”荣列“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榜”。随着市场需求和资本扩张的变化,红星酒在不断创新。酒度上:高、中、低度并举;包装上:瓶装、盒装、礼品装,呈现多样化;香型上:清香为主、浓香和兼香为辅;品种上:形成了百花齐放、雅俗共赏的产品群。红星二锅头不但是“物美价廉”的“大众名酒”,而且近年来也不断开发高档产品,如:“青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酒”、“红星1949珍藏酒”,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提升了“红星”品牌的价值,使“红星”既是“民牌”又是名牌的特色更加突出,使“红星”既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又能登大雅之堂。
借助科技壮大品牌,“红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传统白酒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水平。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公司把生产绿色食品作为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有“38度红星精品二锅头”等多个产品于2000年底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公司开发新产品72项、上市57个。实现产品创新、工艺技术创新10项,技术管理创新等赢得效益,累计利税近2000万元。仅改造过滤工艺一项,出口产品的合格率就达到了100%。此外,“红星”还建立了生物发酵技术中心,以酒类产品研究开发、保健饮品研究开发、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为方向,完成了工艺技术研究成果23项。
企业是船,品牌是帆,管理是舵。多年来,“红星”内抓管理质量、外抓市场营销管理,不断地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改革开放初期,“红星”全面走向市场,积极参与竞争,率先成立了市场部。近年来,公司又制定了品牌发展战略、产品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战略,提出了“保结构、上规模”的经营指导方针和“一高(高档产品)一低(低档产品)”产品开发方针,贯彻实施主攻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的“双重原则” 。公司认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CRG绩效考核系统,实施“5S”管理和标准化管理。通过严格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红星”产品保持合理性价比,让广大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存、商无信不成”。“红星”在经营实践中,对国家、对股东、对客户恪守“诚信”之道。“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员工”是公司红星理念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公司荣获“北京市纳税百强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
品牌经营的不单纯是产品,同时也在经营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红星”品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红星”品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红星高照、前程无量” ,具有明显的文化品位;二锅头是北京特产,“红星”是二锅头的领头羊。红星二锅头反映着京味文化的一个侧面,从“红星二锅头好喝不上头”到“红星御酒溶进你我真情”,再到“品不够的京味,离不开的红星”,广告语的变化,反映了红星品牌从质量诉求到感情诉求,再到文化诉求的提升。文化的传播使“红星”的品牌个性得到彰显。在北京人面前,它是当家酒;在外地人面前,它是北京特产;在外国人面前,它是北京的一张名片。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红星”的企业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渗透到品牌建设中,努力打造“红星”特色的品牌形象。
品牌的发展壮大同企业精神和员工观念分不开。近年来,“红星”抓CI系统和企业形象建设,通过规范品牌使用、整顿产品开发、改进言行规范、树立科学经营理念、完善员工行为准则等多种形式,转变职工观念,强化品牌意识。“红星”通过多品牌战略、主副品牌策略等方式,不断提高“红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使红星产品畅销全国,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是“红星”开展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门新技能、应用一项新技术、创新一项科技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的“六新”活动。几年来,公司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有4名党员被评为市级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两名职工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两人被评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状。
“红星”人始终认为,酒既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一定要把自己的产品打造成为既有过硬的质量,又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商品。几十年来,“红星”始终坚持为最广大群众服务的理念,以生产物美价廉的“大众名酒”著称于世,同时又千方百计塑造“京味名牌”。面对轮番而来的几次重大挑战:2001年,白酒税收政策进行调整;2002年,限期完成夜光杯厂区搬迁;2003年,非典疫情突袭;2004年和2005年, 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大幅上调。“红星”始终保持着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精神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人为本的创业文化深入人心。“红星”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利税连续多年居全国白酒行业第七位。白酒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近两年来均居同行业第三位,连续三年实现清香型白酒销量均居全国白酒同类产品第一位。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利税合计超过3亿元,实现了“红星”历史上的新突破。
红星的品牌建设蕴含着企业责任,而且包含着社会责任。“红星”特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真诚回报社会。如公司出资组织志愿军英雄进行了“红星之旅”重返朝鲜活动,并用红星二锅头酒在志愿军烈士灵园祭奠英烈;赞助朝阳公园营造“红星世纪林”;资助市中小学足球赛;为抗洪捐款捐物;为震区灾民捐面粉;为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小学捐建“电教中心”;为湖南当代愚公过德胜的外孙女复学捐款;为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捐赠物资等等。
用红星心语做文章的结束:我们深知“红星”的辉煌源自消费者的厚爱,来自各界的支持,“红星”将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形象、一流的品牌回报社会。“红星照耀二锅头,清香温馨万家福” !
“红星” 始建于1949年5月。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红星”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广泛的探索,凭借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了闻名遐迩的“红星”品牌。
红星二锅头酒可以说是京城百姓的杯中宠物,而了解二锅头酒渊源的人还并不多。别小看了这杯酒,它的背后有着几百年文化历史的凝结。清朝诗人吴延祁在《刘伶孤冢》诗中有云:“自古才人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说的就是这种酒。它是由中国北方的烧酒(亦称“烧刀子”)发展而来,京师烧酒作坊(俗称“烧锅”)为纯净烧酒质量,逐步完善了工艺:在用甑桶蒸酒时,将甑桶上方的锡锅内第一次放入凉水冷却流出的酒称为“酒头”,而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其口味最醇和、最香甜,称为“二锅头”。岁月流转,二锅头的酒香却愈发浓郁,得到了世代京城百姓的认可,成了北京的特产和名牌。
继承传统工艺的“红星二锅头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酿造工艺命名的白酒,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是个突破。红星牌商标是由国际友好人士帮助设计的。红星商标的含义深远:红五星代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红飘带代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红星二锅头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浸透了浓郁的京味,成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名品之一。
品牌是企业的旗帜,是进军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盈利的理由。50多年来,公司几代人拼力培育了“红星”品牌。
质量无疑是品牌生存的根本。“红星”酒在历次国家质量抽检中均为合格产品,荣获多项优质产品称号。红星特制二锅头成为国家质监局检测同类产品的标样,2005年,“红星”荣列“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榜”。随着市场需求和资本扩张的变化,红星酒在不断创新。酒度上:高、中、低度并举;包装上:瓶装、盒装、礼品装,呈现多样化;香型上:清香为主、浓香和兼香为辅;品种上:形成了百花齐放、雅俗共赏的产品群。红星二锅头不但是“物美价廉”的“大众名酒”,而且近年来也不断开发高档产品,如:“青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酒”、“红星1949珍藏酒”,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提升了“红星”品牌的价值,使“红星”既是“民牌”又是名牌的特色更加突出,使“红星”既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又能登大雅之堂。
借助科技壮大品牌,“红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传统白酒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水平。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公司把生产绿色食品作为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有“38度红星精品二锅头”等多个产品于2000年底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公司开发新产品72项、上市57个。实现产品创新、工艺技术创新10项,技术管理创新等赢得效益,累计利税近2000万元。仅改造过滤工艺一项,出口产品的合格率就达到了100%。此外,“红星”还建立了生物发酵技术中心,以酒类产品研究开发、保健饮品研究开发、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为方向,完成了工艺技术研究成果23项。
企业是船,品牌是帆,管理是舵。多年来,“红星”内抓管理质量、外抓市场营销管理,不断地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改革开放初期,“红星”全面走向市场,积极参与竞争,率先成立了市场部。近年来,公司又制定了品牌发展战略、产品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战略,提出了“保结构、上规模”的经营指导方针和“一高(高档产品)一低(低档产品)”产品开发方针,贯彻实施主攻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的“双重原则” 。公司认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CRG绩效考核系统,实施“5S”管理和标准化管理。通过严格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红星”产品保持合理性价比,让广大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存、商无信不成”。“红星”在经营实践中,对国家、对股东、对客户恪守“诚信”之道。“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员工”是公司红星理念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公司荣获“北京市纳税百强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
品牌经营的不单纯是产品,同时也在经营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红星”品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红星”品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红星高照、前程无量” ,具有明显的文化品位;二锅头是北京特产,“红星”是二锅头的领头羊。红星二锅头反映着京味文化的一个侧面,从“红星二锅头好喝不上头”到“红星御酒溶进你我真情”,再到“品不够的京味,离不开的红星”,广告语的变化,反映了红星品牌从质量诉求到感情诉求,再到文化诉求的提升。文化的传播使“红星”的品牌个性得到彰显。在北京人面前,它是当家酒;在外地人面前,它是北京特产;在外国人面前,它是北京的一张名片。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红星”的企业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渗透到品牌建设中,努力打造“红星”特色的品牌形象。
品牌的发展壮大同企业精神和员工观念分不开。近年来,“红星”抓CI系统和企业形象建设,通过规范品牌使用、整顿产品开发、改进言行规范、树立科学经营理念、完善员工行为准则等多种形式,转变职工观念,强化品牌意识。“红星”通过多品牌战略、主副品牌策略等方式,不断提高“红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使红星产品畅销全国,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是“红星”开展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门新技能、应用一项新技术、创新一项科技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的“六新”活动。几年来,公司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有4名党员被评为市级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两名职工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两人被评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状。
“红星”人始终认为,酒既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一定要把自己的产品打造成为既有过硬的质量,又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商品。几十年来,“红星”始终坚持为最广大群众服务的理念,以生产物美价廉的“大众名酒”著称于世,同时又千方百计塑造“京味名牌”。面对轮番而来的几次重大挑战:2001年,白酒税收政策进行调整;2002年,限期完成夜光杯厂区搬迁;2003年,非典疫情突袭;2004年和2005年, 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大幅上调。“红星”始终保持着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精神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人为本的创业文化深入人心。“红星”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利税连续多年居全国白酒行业第七位。白酒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近两年来均居同行业第三位,连续三年实现清香型白酒销量均居全国白酒同类产品第一位。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利税合计超过3亿元,实现了“红星”历史上的新突破。
红星的品牌建设蕴含着企业责任,而且包含着社会责任。“红星”特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真诚回报社会。如公司出资组织志愿军英雄进行了“红星之旅”重返朝鲜活动,并用红星二锅头酒在志愿军烈士灵园祭奠英烈;赞助朝阳公园营造“红星世纪林”;资助市中小学足球赛;为抗洪捐款捐物;为震区灾民捐面粉;为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小学捐建“电教中心”;为湖南当代愚公过德胜的外孙女复学捐款;为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捐赠物资等等。
用红星心语做文章的结束:我们深知“红星”的辉煌源自消费者的厚爱,来自各界的支持,“红星”将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形象、一流的品牌回报社会。“红星照耀二锅头,清香温馨万家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