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综述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区域经济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学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全面和深入。本文主要系统梳理当前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了解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为进一步的完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引言
  产业革命之后,发生的几次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们逐渐发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存在缺陷,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政府开始对市场经济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好的经济政策成为一国经济的发展加速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今天,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更加突出。所以在区域经济研究这一领域,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下面文章将从五个层面阐述当前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
  一、包括宏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和微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
  从区域经济政策的共性与个性的层面看,当前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宏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和微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
  (一)宏观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
  区域经济不平等的现象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特别是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由于气候地形的差异,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区域间的经济不平等。为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快速的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正对自己国家区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策。学界对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对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几个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的进行研究。刘建芳(2002)分析了二战后美国为缩小区域差距而实施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李亚琴(2011)分析了苏联时期、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三个不同时期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衣保中、任莉(2003)阐述了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地区振兴与开发政策、区域产业布局政笨、缩小地区差距政策及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政策,日本在实施区域经济政策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指导,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基础设施推动和法律法规保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区域经济政策;[1]李晓辉(2013)分析了统一后的德国为减小东德和西德之间的经济差距所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而我国更是典型的区域经济平等的国家,改革开放后更是进行了一系列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东部沿海开放城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政策,众多的学者从各方面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二)微观的区域经济研究
  在对各国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之外,还有大量学者致力于区域经济政策的微观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析各种区域经济政策发挥的具体作用,例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体系构建、实施细则、取得的成绩等;二、研究区域经济政策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区域经济政策与金融业、环境、民生以及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的投资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研究区域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例如区域经济政策法研究(绍跃,2008),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研究(楼海鹏,2007),区域经济政策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王文慧,2014)等。
  二、系统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具体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
  从理论层面看,当前研究区域经济政策的论文主要包括两种情形:系统的阐述区域经济政策产生和合理存在的基础理论与运用具体的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的效应,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博弈论上。
  (一)系统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
  当前关于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成果不仅涉及对现存的各种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还对区域经济政策这一事物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和支持,挖掘区域经济政策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周毅(2003)在《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及其误区超越》一文中阐述了区域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理论: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孔舒、李伟红(2007)从区域经济政策在区域经济中的内在机理以及发展中的作用出发,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其存在的必然性。[2]金铸(2013)阐述了区域经济演化的理论基础。
  (二)具体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
  现有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成果除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区域经济政策的产生和演变外,一些学者还用个别理论深入的阐述区域经济政策。罗辰宇(2012)运用增长及理论分析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变迁。马丽、庞效民(2001)针对传统区域政策只基于目标区域利益考虑的缺陷,应用博弈分析的原理,分析区域分工的动力机制,以及区域政策对区域竞争和分工过程及结果的影响。[3]葛新蓉(2009)运用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倒U模型分析俄罗斯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
  三、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地区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从区域的大小的层面看,当前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第二、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国际合作组织,现在世界上最成熟的国际合作组织是欧盟;第三、地区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当前的研究集中在省一级。
  (一)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各国加强了彼此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现今世界,成立了多个跨国经济组织。规模最大、发展成熟的是欧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TTA),其中欧盟是迄今为止最成熟的跨国经济合作组织,学术界关于欧盟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从多个角度展开,例如现行制度框架中欧盟基金的分配机制问题(RiccardoCrescenzi,2009;Sascha0.Becker,2012);欧盟多层系统内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财政负担问题(Arthur Benz,2011);欧盟经济结构调整中结构政策和结构基金的设计与完善问题(周淑景,2002;马颖,2000);欧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布局与空间规划问题(刘慧,2008)。[4]   (二)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关于国家层面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国家层面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讨。例如,关于中央政府在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Delphine Anicien,2005);区域就业保障政策的效应评估(BarryMoore,1973);国家区域政策成功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沈建法,1996);国家区域政策发展历史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势的判断(魏后凯,2010;汤学兵等,2013);国家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绩效的评价(淦未宇等,201l;贾彦利,2006);国家区域政策对生产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刘可文等,2012);国家区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逆向软预算约束”现象及其原因等(杨爱平,2007)。[4]
  (三)地方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
  相比于学界对国家层面和超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对地方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存相对不足。但是随着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省级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的论文成果。促进京西南区域发展的地方性区域经济政策趋向研究(梁延杰,2008);地方区域经湫的存在雠与形成原因——来自苏北的经验证据(徐龙字、黎欢,2013);湖南省粮食主产县的区域经济政策调整研究(江红梅,2009);试论东南亚因素与中国发展战略作用下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1950——2006)(吴永威,2008)。
  四、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
  从研究的方法层面看,当前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主要是个案实证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
  (一)个案研究
  就研究区域经济政策的内容而言,学者的研究更偏向于具体个案的实证分析。大量的论文都是阐述各国家、各地区的某个或某些区域经济政策。例如,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王怀新,2006);南太平洋区域经济政策、体制和渔业开发(李令华,2003);战后日本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分析(张洁中,2013);试论治理环京津贫困带区域经济政策(孟元新,2007);论区域经济政策中的政府干预—— 以江苏省苏北区域为案例(魏晓锋,2005)等等。
  (二)比较研究
  相比个案研究,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而且集中在国外与国内的区域经济政策的比较上。例如中外区域经济政策的比较及其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颉雅君,龚勤林,2002);中外区域经济对比(吕允英、刘慧,2006)从欧债危机救助机制看中欧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时雨田,2011)。
  五、借鉴成功案例的启示研究和针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反思研究
  从研究的对象的目的层面来看,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可以分为以研究成功区域经济政策案例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给予借鉴的启示研究和深入研究国内现有的区域经济政策发现其功能和不足的反思研究。
  (一)借鉴成功案例的启示研究
  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凡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区域问题,如区域分工与合作不协调所产生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地区间竞争过度、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5]而一些发达国家在解决区域经济不平等制定了一些成功的区域经济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界很多学者也致力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政策成功范例的研究,为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给予启示。例如,发达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路径建构与思考(李福柱、丁四保,2005);欧盟区域经济政策学习与借鉴(张志强,2005);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张秉福,2006);美、日区域经济政策及其启示(陈涛,2008);美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机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张力、夏露林,2010)等。
  (二)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反思研究
  对国外成功案例的启示研究是为我国制定更完善的区域经济政策给予借鉴,而学界对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更倾向于对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的反思研究。例如,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机制(沈培科,2008);我国区域 经济政 策重心转移及效应分析(李光德,2009);我国区域经济政策解读(戴绍波,2010);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分析(姚敏,2011);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效应与展望(刘名远,2014)。
  结语
  研究有关区域经济政策的文献,梳理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的内容、方向和方法,能够清楚看到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的高度关注,也能够深刻认识到好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还能够使之后的研究者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区域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衣保中、任莉.论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特色[J].现代日本经济2003 (5):18.
  [2] 孔舒、李伟红.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J].现代商业2007(23):144.
  [3] 马丽、庞效民.区域经济政策的博弈解析[J].地理研究2001(4):1.
  [4] 徐龙宇、黎欢.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的存在性争论与形成原因——来自苏北的经验证据 [J].经济论坛2013(12):22.
  [5] 时雨田.从欧债危机救助机制看中欧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J].科技与企业 2011(16):216.
其他文献
杨晓光(省纪委副书记):rn近几年来,我觉得越办越好,质量越来越高:一是定位准确,符合省委党刊要求,理论指导性强.二是栏目设置科学,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建等各方
六、法制 1.中央官制政治制度为台湾隋唐史研究之大宗,成果颇为丰硕。通论性的著作,较重要的有杨树藩《唐代政制史》(正中,1969)。全书分中央、地方、文官三编,作者捃摭史料,
近年来,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投资水平迅速提高,投资效果逐渐凸显。具体表现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过程管理逐渐规范,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因投资而实现
民办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符合自身特点、自成体系的教学方法尚处在探讨之中.室内设计学科自身性质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专业本身需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7年12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的新党大陆访问团.rn俞正声向客人介绍了中共十九大有关情况,阐述了十九大确
期刊
看过《琅琊榜》的人都会对电视剧中男主角的第一次出场印象深刻:从噩梦中惊醒的梅长苏,起身时发现自己身处阁楼之中,窗外是一片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飘渺美景。这个地方正是男主角蛰伏养病的琅琊阁和琅琊山。最终,在全国各地多个景区中,剧组看中了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称的雁荡山。  杭州西子湖畔春景宜人,美不胜收;顺德避暑山庄,夏日清凉;秋天的八达岭,“枫”情万种;北国冰封,冬日神往。而唯有雁荡的景致是不分
期刊
一如它的名字那样,贵阳市郊的青岩镇,是一个有许多青色石头的地方。  走进青岩。从厚重的城门下走过,从高耸的牌坊下走过,目光在街旁的屋檐下停留,被那些散发出往事的气息的木屋所吸引,—种浓浓的家国之感便油然而生。是在这样一个僻远的古镇里,是在如此悠久的岁月中,写下的,是这样一些永远说不完的故事。  路上行人稀少,两旁的屋宇默默地立在那儿,宁静而安详。间或有几间小铺子,将几样传统的食品陈列在门口,为静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煤炭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对自身的资源循环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个耗散结构体来分析分析煤炭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实。  关键词:耗散结构;
一个惯于旅行的人会发现,旅行的障碍,从开始规划旅程便出现了。  繁琐的准备工作结束了,你终于出门旅游了。你出发前一晚紧张谕快得无法入眠,你一路担忧着交通是否拥堵,从车到飞机每一环节是否到位。你在飞机上时想像走出机场那一瞬间,异乡的情景、空气、味道将从所有感官拥抱你,但你想到下飞机、找车、入住等一系列细节,又不由得头皮发麻。  你听着音乐在异乡下了飞机,但这还不是旅游的开始。固然你会在出租车上东张西
期刊
有关研究显示,芝麻油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功能,对于改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很有帮助。此项研究共找来40位同时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患者,他们都在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