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着这一学科的教学效果,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去探讨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造就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激发兴趣。游戏教学,从兴趣出发,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策略的运用。学生利用猜想、观察和竞赛等形式,将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合作、创新思维等各种活动,完成三维教学教学目标。比如:在小组合作游戏《考单词》中,要求学生分组制作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游戏,要求每组成员制作四关考单词试题,相关试题由十个单词用不同的出现方式组成。制作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懂得四关要逐渐增加难度,既而利用技术设置考试障碍——单词出现的形式不同,单词出现的速度逐渐加快,或单词出现的动画效果不同……在这个游戏中,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2.创设情景,促进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人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在教学“回收站”时,可以放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搬新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设置问题:(1)回收站做什么用的?(2)放人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任务驱动,提高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如:教学“插入图像”一节,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这一课正好安排在元旦之前上的,这时买一张贺卡送给家人、同学或老师是他们常有的行为。了解了用计算机制作贺卡的技巧,为家人、同学或老师送上一份电子贺卡,既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也可以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将课前准备好的任务实例——贺卡,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呈现给学生, 学生们被屏幕上漂亮的贺卡所吸引,动手实践的强烈欲望一下子就激发起来。由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使得文本框、图片的修饰、艺术字的处理等知识点的学习迎刃而解。
二、调整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如:在flash制作动画故事中,有程序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十分直观,操作也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手。但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存在很大问题,学生只是随心所欲的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并没有掌握到动画的制作力。针对这种现状可以提出动画制作的任务:1、让一只小白兔从左向右跑去。2、两只小白兔赛跑,要求同时起跑。3、两组小白兔进行接力赛。这三个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两个动画角色,并要能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求改变动画角色。
三、注重发展创新,培养学生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防治计算机病毒》一节中,教材单纯地对计算机病毒一些知识性、技术性的内容进行了详述,而人文精神、情感教育在教材中体现得很不充分,于是增加了一些著名的实例。如“14岁德国少年制造震惊世界的“冲击波”,北京一16岁少年黑掉学校网站"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如心理动机、个性特征等)分析青少年制造病毒、充当黑客、信息犯罪等现象,除进行口头上的大讨论外,师生还在校园网的学生论坛里进行道德、网德的大评论,真正让所有同学、老师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懂得了要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安全意识提高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总结摸索,逐步实践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求“灵动”的课堂数学方法,让息技术课堂发挥最大效率。
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编号:XJK08CJJ042。
(作者简介:吴媛媛(1980.6-),女,湖南慈利县人,本科,中学二级,常德市第七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造就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激发兴趣。游戏教学,从兴趣出发,通过发现并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策略的运用。学生利用猜想、观察和竞赛等形式,将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合作、创新思维等各种活动,完成三维教学教学目标。比如:在小组合作游戏《考单词》中,要求学生分组制作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游戏,要求每组成员制作四关考单词试题,相关试题由十个单词用不同的出现方式组成。制作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懂得四关要逐渐增加难度,既而利用技术设置考试障碍——单词出现的形式不同,单词出现的速度逐渐加快,或单词出现的动画效果不同……在这个游戏中,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2.创设情景,促进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人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在教学“回收站”时,可以放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搬新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设置问题:(1)回收站做什么用的?(2)放人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任务驱动,提高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如:教学“插入图像”一节,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这一课正好安排在元旦之前上的,这时买一张贺卡送给家人、同学或老师是他们常有的行为。了解了用计算机制作贺卡的技巧,为家人、同学或老师送上一份电子贺卡,既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也可以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将课前准备好的任务实例——贺卡,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呈现给学生, 学生们被屏幕上漂亮的贺卡所吸引,动手实践的强烈欲望一下子就激发起来。由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使得文本框、图片的修饰、艺术字的处理等知识点的学习迎刃而解。
二、调整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如:在flash制作动画故事中,有程序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十分直观,操作也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手。但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存在很大问题,学生只是随心所欲的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并没有掌握到动画的制作力。针对这种现状可以提出动画制作的任务:1、让一只小白兔从左向右跑去。2、两只小白兔赛跑,要求同时起跑。3、两组小白兔进行接力赛。这三个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两个动画角色,并要能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求改变动画角色。
三、注重发展创新,培养学生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防治计算机病毒》一节中,教材单纯地对计算机病毒一些知识性、技术性的内容进行了详述,而人文精神、情感教育在教材中体现得很不充分,于是增加了一些著名的实例。如“14岁德国少年制造震惊世界的“冲击波”,北京一16岁少年黑掉学校网站"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如心理动机、个性特征等)分析青少年制造病毒、充当黑客、信息犯罪等现象,除进行口头上的大讨论外,师生还在校园网的学生论坛里进行道德、网德的大评论,真正让所有同学、老师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懂得了要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安全意识提高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总结摸索,逐步实践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求“灵动”的课堂数学方法,让息技术课堂发挥最大效率。
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编号:XJK08CJJ042。
(作者简介:吴媛媛(1980.6-),女,湖南慈利县人,本科,中学二级,常德市第七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