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优化课堂探究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积极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利用课堂内外探究实验活动,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以及敏锐洞察自然的能力,启发学生观察和乐于发现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实验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情境;课堂探究;能力
  
  中学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而开展实验探究则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有效探究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有效教学理念。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情趣
  (一)启于生活,乐于参与。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日常生活中种种现象都可以从化学学习中寻求到答案,为此,教师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如能够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增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情趣,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探究化学,在探究化学中感受生活,更能彰显出化学教育教学的真正教育价值。如教师在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时,选取了学生的农村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的“鬼火”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对“鬼火”现象的科学本质并不能完全理解,通过教师对“白磷”的燃烧的知识的实验和讲解,大大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二)源于生活,学于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体现生活性和实用性。教师要让学生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真正运用知识、体验生活,就必须在课堂探究中有针对性地精选典型性的实际生活案例,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有计划地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如,教师经常于课余时间深入乡镇所在地周边的工矿小企业,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将学生的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关于水的净化、“工业三废”对水源的污染、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等现实环境问题搬进课堂,现身说法,密切了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是快乐的事情,是享受的过程,是激发创新意识和热情的过程。
  二、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一)在调查和实践情境中探究。实施化学教育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在调查和实践情境中探究,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如教师围绕“水的净化”这一学习内容时,科学结合本乡镇兴旺的石材产业发展状况,指导学生适当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收集本地的主要河流由于近年来遭受石材厂的污染的信息资料,并做一定分析处理,得出相关结论,用以在“水的净化”的课堂探究学习中进一步思考:我们这些河流的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净化和治理呢?通过结合调查实践和课堂探究学习,学生日益认识到防止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来探究。化学探究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灵活根据相关课题内容设置化学问题,并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欲望。如,教师在进行“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课题学习之时,利用班级中组建的化学学习兴趣小组,针对本乡镇附近的小钢材厂设置化学问题,设计出如下课堂教学情境:在镇中钢材厂往下游,最近河里的鱼类几近绝迹。经过了同学们的调查研究,你觉得这现象的产生,其原因会是哪些呢?于是,同学们纷纷各抒己见,努力结合自己已学知识,各自说明了是由于钢材厂必须使用燃料,燃料燃烧后排放的气体污染了空气,废渣污染了水体等等原因。教师有效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实践情境,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一)拓宽渠道,在实践中探究。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成效,还应积极于课堂外拓宽探究新途径,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坚持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围绕探究主题搜索资料,结合实际开展调查与研究,以生活小问题做家庭小实验等等。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开展活动教学,完善教育教学形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积极拓展探究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好了“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教学内容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利用厨房现有条件,探究鸡蛋壳和开水暖瓶里的水垢的主要成分,要求在第二次课堂上汇报交流探究出的心得、结论等,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学,在锻炼中学。
  (二)在生活中学习,爱化学,爱生活。化学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指引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生活中运用化学。教师优化课堂探究,坚持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重点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有效实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转化和生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在“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探究完成后,还适时布置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1)结合实际思考,学校附近的化工厂排放出的酸碱性废水应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2)农民为什么不可以用NaOH来改良酸性土壤呢?(3)在家里厨房中,什么东西可以比较有效去除暖水瓶里的水垢?(4)为什么有人用碱液可以除去茶垢呢?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教师有效创设生活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关注生活,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实践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克文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采用丰富教学手法,实现“ 教” 与“学”的结合。  [关键词]教学;学习兴趣;情感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是改变以往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真正变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当作自己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某地在整治“四风”中,针对“看白戏”的不正之风,明文规定“看戏买票”,违者严肃查处.有媒体称此举是“开风气之先”,一位领导同志闻之却说:“看戏买票,乃天经地义的事情,只
抽样调查是调查应用最常见的模式,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它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元作为样本,根据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获得有关总体目标量的了解。这是广义的抽样调查的概念。  从总体抽取的方法看,可以分为两类抽样:一类是非概率抽样;一类是概率抽样。  一、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抽取样本时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这类抽样有许多不同的具体抽取样本的方法。
期刊
为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某型潜射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提高某型潜射反舰导弹在现代战争中完成任务的能力,针对其使用环境的特点,借鉴有关作战效能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分析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生很大程度转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遭遇很大的困境.所以企业必须大幅度提升专业素养,带动管理创新活动的提升,并且从经营管理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企业工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会组织应合理运用自身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了解职工所思所想,并就发现
笔者在“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就业UIG合作机制.梳理了政府、高校、企业在大学生就业UIG合作机制中的角色,并运用数值讨论了三者在UIG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结
张华夏教授在2001年1月号(总145期)上发表一篇题为的书评,除了简单说明统合效用主义之内容要点外,并提出了若干问题的评论.
品类管理是烟草商业企业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品类布局是区域市场卷烟销售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抚州市场为例,从价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当前抚州品牌布局的现状,并与全省